床頭櫃高度怎麼選?這幾個實用建議你一定要知道
買床頭櫃時,床頭櫃高度常常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細節。其實高度選對了,不僅拿東西順手,整個臥室的舒適度也會大大提升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挑選床頭櫃高度的實用小技巧,讓你不再為這個問題煩惱。
一般來說,床頭櫃的高度最好跟床墊高度差不多,這樣躺著伸手拿東西才不會卡卡。以台灣常見的床墊高度來看,大概落在45-60公分之間,所以床頭櫃也建議選這個範圍內的款式。不過如果你喜歡在床上看書或滑手機,可以考慮稍微高一點的款式,這樣手肘靠著會更舒服。
床墊類型 | 建議床頭櫃高度範圍 |
---|---|
標準彈簧床 | 50-55公分 |
低床板設計 | 45-50公分 |
高箱床 | 55-60公分 |
日式榻榻米 | 40公分以下 |
除了高度之外,床頭櫃的深度也很重要。太深的話會佔用走道空間,太淺又放不了什麼東西。通常35-45公分是比較剛好的尺寸,可以輕鬆放下鬧鐘、手機、眼鏡這些睡前會用到的物品。有些人家裡空間比較小,也可以考慮選擇窄版的床頭櫃,寬度大概30公分左右就很夠用了。
現在市面上很多床頭櫃都有抽屜或開放式層板,這種設計真的很方便。抽屜可以收納一些小雜物,讓床頭看起來更整齊;開放式層板則適合放常拿的書本或遙控器。如果你有在床邊充電的習慣,記得挑選有預留充電線孔的款式,這樣才不會讓線材亂糟糟的纏在一起。
最近在幫臥室換新傢俬,發現「牀頭櫃高度怎麼選?5個實用挑選技巧」這個問題真的困擾超多人!畢竟牀頭櫃不只是擺好看的,要順手好拿東西、跟牀搭配起來協調,高度真的超重要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台灣人最常用的挑選訣竅,保證看完馬上知道怎麼選最適合。
首先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對齊牀墊高度,通常牀頭櫃桌面落在牀墊上方5~15公分最剛好。像我家的獨立筒牀墊高30公分,就選了40公分高的牀頭櫃,放手機、眼鏡都不用抬手,半夜摸黑拿東西超方便。不過要注意如果是掀牀或儲物牀,牀墊會比較厚,就要另外計算。
第二個重點是看你的使用習慣。如果你喜歡躺在牀上滑手機,可以選稍微高一點的牀頭櫃,這樣手肘撐著比較不會痠。我家隔壁阿姨就特別訂製了50公分高的,她說這樣看電視吃零食都不用起身超爽。但如果是給小朋友用,就要選低一點的才安全。
這邊整理個簡單的對照表給大家參考:
使用情境 | 建議高度範圍 | 適用對象 |
---|---|---|
一般成人使用 | 40-50cm | 標準雙人牀 |
高牀墊搭配 | 55-65cm | 歐式厚牀墊 |
兒童房 | 30-40cm | 小朋友單人牀 |
長輩房 | 45-50cm | 方便起身支撐 |
第三個技巧是要考慮插座位置。現在人牀頭都要充電,如果牀頭櫃太高會擋到插座,太矮又可能讓充電線懸空。建議先量好牆面插座高度,通常離地約30公分,所以牀頭櫃選40公分左右的最剛好,抽屜還能完美避開插座面板。
第四點很多人都忽略的就是收納需求。如果你習慣在牀頭放很多小東西,建議選抽屜層板多的款式,高度可以稍微高一點,這樣收納空間才夠用。像我表姊就買了有雙層抽屜的55公分高牀頭櫃,連保養品、睡前讀物都放得下。
最後要提醒的是走道空間。如果房間不大,牀頭櫃太高會讓走道感覺更窄,這時候可以選細長型的款式,高度維持在45公分左右,既不會壓迫空間又能保持功能性。我租屋處只有3坪大,就是這樣挑的,房東還稱讚很會利用空間呢!
為什麼牀頭櫃高度要和牀墊匹配?專家解析
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?半夜想拿牀頭櫃上的手機或水杯,結果不是搆不到就是差點打翻東西。其實這跟牀頭櫃的高度設計大有關係!台灣的室內設計師阿明師傅就說,牀頭櫃和牀墊的黃金比例差在5公分以內最剛好,這樣手臂自然垂下就能輕鬆拿取物品,不用像在做伸展操一樣辛苦。
根據人體工學研究,當我們躺在牀上時,手肘自然彎曲的高度大約比牀墊低2-3公分。如果牀頭櫃太高,拿東西時肩膀要用力抬高;太矮的話又得彎腰駝背,長期下來對脊椎很不好。特別是現在很多人喜歡在牀上滑手機,如果牀頭櫃高度不對,手腕角度就會很彆扭,容易造成「手機手」喔!
牀墊高度 (公分) | 建議牀頭櫃高度 (公分) | 適合人羣 |
---|---|---|
40-45 | 45-50 | 喜歡高牀的年輕人 |
35-40 | 40-45 | 一般標準牀型 |
30以下 | 35-40 | 老人或兒童房 |
阿明師傅還分享一個小秘訣:現在很多台灣家庭喜歡用IKEA的牀架搭配獨立筒牀墊,這時候要特別注意總高度。他遇過客人買了30公分的厚牀墊,結果原本的牀頭櫃瞬間變得太矮,最後只好在櫃子底下墊木板解決。另外像是有抽屜的牀頭櫃,也要預留打開抽屜的空間,不然抽屜卡到牀邊就尷尬了。
說到材質選擇,台灣氣候潮濕,建議挑選防潮性好的實木或塑合板。最近很紅的北歐風牀頭櫃雖然好看,但有些設計為了造型會做得特別低,這時候就要考慮加個小凳子或托盤來調整高度。畢竟每天都要用的東西,順手最重要啦!
牀頭櫃標準高度是多少?台灣常見尺寸整理
最近在幫朋友挑選新傢俱,發現很多人對牀頭櫃高度其實沒什麼概念。其實牀頭櫃的高度會直接影響到使用舒適度,太高要抬手拿東西很累,太低又得彎腰很不方便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台灣常見的牀頭櫃尺寸,讓你在選購時有個參考依據。
一般來說,台灣常見的牀頭櫃高度會落在45-65公分這個範圍。這個高度是配合台灣人平均身高和常見牀架高度設計的,坐臥時手自然垂放就能輕鬆拿取物品。不過實際選擇時還是要考慮個人習慣和牀墊厚度,像現在很多人喜歡加厚牀墊,這時候可能就要選高一點的牀頭櫃才順手。
這裡整理一個簡單的尺寸對照表給大家參考:
牀頭櫃類型 | 常見高度(cm) | 適合搭配牀高(cm) | 備註 |
---|---|---|---|
標準型 | 50-55 | 45-50 | 最常見的基本款 |
低矮型 | 40-45 | 35-40 | 適合日式矮牀 |
加高型 | 60-65 | 55-60 | 配合加厚牀墊 |
抽屜式 | 55-60 | 50-55 | 收納功能強 |
除了高度之外,牀頭櫃的寬度和深度也要注意。通常寬度在40-60公分之間比較剛好,太寬會佔空間,太窄又放不了什麼東西。深度則建議30-40公分,這樣放鬧鐘、手機、眼鏡等小物才不會容易掉下來。如果是小坪數房間,可以考慮選擇窄版的牀頭櫃,現在很多傢俱行都有推出寬度35公分左右的款式,既省空間又實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