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氣變化大,身邊好多朋友都感冒了,中醫診所裡「大青龙汤 麻黄汤」這兩個方子又開始熱門起來。不過你知道嗎?這兩帖看起來很像的經典方劑,其實用法差很大!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它們的門道,下次看中醫時才不會霧煞煞~

先說說它們的基本組成吧!大青龍湯和麻黃湯都是以麻黃為君藥,但搭配的藥材完全不同。麻黃湯超級單純,就四味藥:麻黃、桂枝、杏仁、甘草,專門對付那種「寒到爆」的感冒,症狀是發燒但完全沒汗、全身肌肉痠痛像被車撞到。而大青龍湯就複雜多了,除了麻黃湯的基底,還加了生石膏、生薑、大棗,整個方子變得「又冷又熱」,適合那種「外寒內熱」的狀況,像是明明怕冷但喉嚨痛到爆、身體燙但手腳冰涼的矛盾體質。

比較項目 大青龍湯 麻黃湯
主要症狀 發熱惡寒+口渴煩躁 單純惡寒無汗+全身痛
舌象 舌頭紅、可能有黃苔 舌苔薄白
脈象 浮緊中帶數 純浮緊
禁忌人群 容易心悸/高血壓患者 體虛易出汗者

老中醫最常提醒的是,現在很多人一感冒就自己亂抓藥,這超危險!像有些上班族壓力大、長期熬夜,表面看起來是「熱症」適合大青龍湯,但其實體質已經虛到不行,喝下去反而會心悸手抖。還有阿公阿嬤喜歡把麻黃湯當發汗萬靈丹,結果汗出太多整個人虛脫送急診。真正會用的中醫師都會把脈看舌象,甚至要問你平時的排便狀況才敢開方。

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小龍青湯,雖然名字只差一個字,但完全是不同路線。小龍青湯專攻「寒濕」型的咳嗽,痰多到像泡沫那種,裡面還加了細辛、乾薑這些溫肺的藥。而大青龍湯對付的是「寒包火」,簡單說就是冷氣團包岩漿的概念,所以會用生石膏來清裡熱。這種細微差異沒學過中醫真的很難分辨,難怪古人說「差之毫釐,謬以千里」。

大青龙汤 麻黄汤

什麼時候該喝大青龍湯?中醫師教你辨別最佳時機。這款經典中藥方在台灣蠻多人聽過,但真正會用的人不多,今天就用最生活化的方式來聊聊,到底什麼情況下喝大青龍湯最對症。


大青龍湯出自《傷寒論》,主要對付那種「外寒內熱」的感冒。想像一下,你明明發燒、喉嚨痛到爆(內熱),卻又怕冷到要穿外套(外寒),這種矛盾症狀就是它的主戰場啦!跟一般風熱感冒不同,這種「寒包火」的狀況特別適合用大青龍湯來解表清裡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適合症狀 不適合症狀
發燒但怕冷 單純流鼻水沒發燒
喉嚨腫痛 腹瀉或腸胃不適
身體痠痛 虛弱無力易出汗
口渴想喝冷水 手腳冰冷臉色蒼白

要注意的是,這帖藥力道比較猛,通常喝1-2天症狀緩解就要停。有些阿嬤會把它當補湯天天喝,這真的母湯喔!特別是平時就容易冒冷汗、體質虛弱的人,喝了反而會更不舒服。中醫師最常遇到病人自己亂抓藥,結果越喝越虛的案例。

現在天氣轉涼,很多上班族在冷氣房進進出出,最容易出現這種寒熱夾雜的感冒。如果你突然覺得頭痛到快炸開,量體溫又燒到38度以上,摸摸自己皮膚卻乾乾熱熱的沒流汗,這時候去中藥行抓帖大青龍湯就對了。記得煎藥時生薑要放夠,喝完最好蓋被子發點汗,效果會更好。

最近天氣變化大,感冒的人變多了對吧?中醫診所常開的大青龍湯和麻黃湯,看起來很像但其實差很大!今天就來聊聊「大青龍湯和麻黃湯差在哪?3分鐘搞懂兩者差異」。這兩帖都是治療風寒感冒的經典方,但一個適合「寒包火」、一個專攻「純風寒」,用錯反而會讓症狀加重喔!

先說說成分差異。麻黃湯超級經典,就四味藥:麻黃、桂枝、杏仁、甘草,專門對付那種怕冷、發燒但沒汗、全身痠痛的典型風寒感冒。而大青龍湯其實是麻黃湯的升級版,多了石膏、生薑、大棗,特別適合外面受寒但體內已經有點化熱的狀況,像是明明怕冷卻又口渴、煩躁的那種感冒。

最關鍵的差別在適應症!我整理成表格比較清楚:


比較項目 麻黃湯 大青龍湯
主要症狀 怕冷明顯、無汗、頭痛身痛 怕冷但口渴、煩躁、可能輕微發熱
舌象 舌苔薄白 舌苔可能微黃
脈象 浮緊 浮緊但帶數
適合體質 平時體質較好者 體質偏熱或寒熱夾雜者

用藥時機也很重要。麻黃湯通常在感冒初期,症狀單純時用;大青龍湯則是感冒一兩天後,開始出現寒熱夾雜的狀況。像最近門診就遇到幾個病人,本來只是著涼,硬撐幾天後變成喉嚨痛又怕冷,這種時候大青龍湯就比麻黃湯合適多了。

要注意的是,這兩種方劑都含有麻黃,心臟不好或高血壓的人要特別小心。有些中醫師會調整麻黃用量,或是改用其他替代方劑。而且現在很多診所會根據病人體質加減藥材,比如咳嗽厲害加紫蘇葉,痰多就加陳皮,所以實際看到的處方可能會有點不同。

大青龙汤 麻黄汤

最近天氣轉涼,感冒的人變多了,不少朋友會想喝大青龍湯來緩解症狀。但你知道嗎?為什麼感冒喝大青龍湯反而更嚴重?這些禁忌要注意,因為這帖中藥不是人人都適合,用錯時機或體質不合反而會讓病情加重喔!

大青龍湯是《傷寒論》裡的經典方劑,主要用來治療「外寒內熱」型的感冒,症狀會是發高燒、怕冷、全身痠痛,但又口渴想喝冷水。這種時候用大青龍湯發汗解表,效果會很好。但問題來了,現在很多人感冒初期就亂喝,結果越喝越虛,這是因為現代人體質和古代不同,很多人本來就氣虛,再發汗反而傷元氣。

適合體質 不適合體質 常見誤用情況
壯實型、平時怕熱 虛弱型、容易疲勞 感冒初期就喝
發燒但不怕冷 低燒伴隨畏寒 喉嚨痛時服用
口渴想喝冰水 口淡不想喝水 連續服用超過3天

特別要提醒的是,如果你感冒時已經出現喉嚨痛、黃痰這些熱象,大青龍湯裡的麻黃、桂枝這些溫熱藥反而會火上加油。而且現在很多上班族長期熬夜,其實是氣陰兩虛的體質,這種時候應該用滋陰清熱的藥材,而不是發汗解表的方子。中醫師常說「有是證用是藥」,就是要對症下藥才有效。

另外要注意的是,大青龍湯的劑量很重要。有些人自己去中藥行抓藥,隨便加減份量,結果麻黃放太多導致心悸失眠。或者以為「多喝好得快」,一天喝好幾碗,結果汗出太多反而傷了正氣。這些都是門診常遇到的狀況,真的不要自己當醫生亂調配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