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台北街頭又傳出大廈外牆石屎剝落意外,一塊從天而降的水泥塊差點砸中路過民眾,讓人捏把冷汗。這種老舊建築外牆剝落的問題在台灣其實很常見,特別是屋齡超過30年的公寓大廈,經過長期風吹日曬雨淋,外牆磁磚或水泥層容易老化剝落,成為都市中的隱形殺機。

遇到這種情況,很多住戶第一時間會想「該找誰處理?」其實根據《公寓大廈管理條例》,外牆屬於共用部分,管委會負有維護責任。但實務上常遇到管委會經費不足,或是住戶意見分歧導致修繕延宕。建議可以先請專業技師評估危險程度,若屬緊急情況可先做簡易防護,像是架設防護網或圍警示線。

常見處理步驟 注意事項
通報管委會 最好用書面存證
申請專業鑑定 找合格結構技師
召開區分所有權人會議 需過半數同意
申請補助 各縣市有老屋拉皮補助

最近就有住戶分享親身經歷,他們大樓外牆剝落問題拖了三年才解決,主要卡在部分住戶不願分攤費用。後來是透過區權會強制通過決議,並向都發局申請外牆修繕補助,每戶實際負擔金額比原本少了近六成。過程中管委會也張貼明顯告示,提醒路人繞道通行,避免發生意外被告賠償。

說到賠償責任,如果外牆剝落造成路人受傷,整棟大樓的區分所有權人都可能要連帶賠償。之前台中就有案例判決住戶須共同賠償近百萬元。有些管委會會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,但額度通常不高,最好還是定期檢修外牆比較實在。

大廈外牆石屎剝落

最近台北街頭發生大樓外牆水泥剝落砸傷路人的意外,讓大家都很擔心。大樓外牆水泥剝落砸傷路人,誰該負責?這個問題其實牽涉到好多層面,不是單純誰對誰錯那麼簡單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,遇到這種狀況時,法律上到底是怎麼認定的,還有平常我們該注意什麼。


首先,根據《建築法》和《民法》的規定,大樓外牆屬於建築物的一部分,管委會或所有權人本來就有定期維護的責任。如果因為疏於檢查或修繕導致意外發生,責任歸屬就很明確了。不過實際狀況往往更複雜,比如有些老舊公寓根本沒有管委會,或是住戶之間對於修繕費用喬不攏,這些都會影響到後續的賠償問題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責任歸屬 可能情況 法律依據
管委會 社區大樓有成立管委會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
全體住戶 老舊公寓無管委會 民法第191條
建商 新建案還在保固期內 消費者保護法

再來就是舉證的問題了。被砸傷的路人要怎麼證明是大樓外牆剝落造成的?這時候監視器畫面就超級重要啦!所以建議大家經過老舊建築時,可以多留意一下周圍有沒有監視器,萬一真的不幸遇到意外,至少能有證據可以佐證。另外,現在很多里辦公室都有推動老屋健檢補助,住戶們真的要多加利用,不要等到出事才後悔莫及。

說到賠償金額,這就要看受傷的嚴重程度了。從醫藥費、工作損失到精神賠償都有可能,而且如果家屬要提告,金額往往會比想像中高很多。之前新北就有個案例,因為磁磚掉落砸到人,最後判賠將近兩百萬,對一般家庭來說真的是筆不小的負擔。所以與其事後打官司,不如平時就做好預防工作比較實在。

老舊公寓混凝土剝落何時最容易發生?這其實跟天氣變化、建築年齡和日常維護都有很大關係。住在台灣這種潮濕多雨的環境,老房子的水泥本來就容易劣化,加上地震頻繁,牆面龜裂後水分滲入,鋼筋生鏽膨脹就會把混凝土撐破。特別是那種30年以上的公寓,外牆磁磚剝落的新聞時有所聞,走在騎樓下真的要小心抬頭看啊!

根據營建署的資料,混凝土剝落最常發生在以下幾種情況:

發生時機 主要原因 高風險季節
颱風過後 強風搖晃結構+雨水滲透 7-9月
地震後 結構受損加速劣化 全年(尤其4-6月)
連續雨季 水分長期滲入鋼筋鏽蝕 5-6月梅雨季
溫差大的清晨 熱脹冷縮導致脆弱處崩裂 冬季到春季轉換期
長期無人維護 防水層失效+混凝土碳化 無特定季節

最近這幾天東北季風開始增強,早晚溫差大到10度以上,我家隔壁棟40年老公寓的外牆就掉下一塊巴掌大的水泥塊,幸好沒砸到人。師傅來看說這種老房子外牆的混凝土保護層早就碳化到剩不到2公分,裡面的鋼筋都鏽到膨脹了,遇到劇烈溫度變化或地震很容易繼續剝落。建議住老舊公寓的大家,雨季前最好請專業人士來做個簡單檢查,至少把已經浮凸的部份敲掉重新補強,不然等到颱風來才處理就來不及啦!


其實從平常一些小細節就能發現徵兆,像是天花板出現新的裂痕、牆面有不明水漬、或是敲擊時聽到空心的聲音。我們社區去年就集資做過外牆拉皮,雖然花了不少錢,但想到萬一砸到路人要賠的醫藥費和官司,還是早點處理比較安心。現在新建案都用比較好的混凝土配方和防水工法,但20年以上老房子真的要多注意,特別是那種外牆磁磚已經明顯凸起或變色的,走在下面記得快步通過比較安全。

大廈外牆石屎剝落

最近好多社區都遇到外牆剝落的問題,到底社區外牆剝落該找誰處理?管委會角色解析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呢?其實這跟管委會的職責息息相關,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遇到這種狀況時該怎麼處理比較妥當。

首先要知道,管委會其實就是社區的「大管家」,根據《公寓大廈管理條例》,公共區域的維護修繕本來就是管委會的基本責任。外牆屬於共用部分,所以當發現磁磚剝落或水泥剝離時,第一步就是要立即通知管委會。管委會接到通報後,應該要馬上在危險區域設置警戒線,避免住戶或路人被砸傷,然後盡快找專業廠商來評估修復方式。

這裡幫大家整理幾個常見狀況的處理流程:

狀況類型 管委會該做的事 住戶可以怎麼配合
小範圍剝落 1. 設置警示標誌
2. 安排短期防護措施
3. 找廠商報價修復
主動通報並避開危險區域
大面積損壞 1. 召開臨時區分所有權人會議
2. 討論動用公共基金或臨時分攤
3. 申請建築物外牆安全診斷
參與會議表決並配合分攤費用
造成傷亡 1. 立即通報相關單位
2. 協助處理保險理賠
3. 啟動法律責任調查
提供事發經過證據

很多住戶會問:「為什麼不能直接找里長或市政府?」其實除非是古蹟或歷史建築,否則一般社區外牆問題還是要由管委會負責。如果管委會遲遲不處理,住戶可以根據條例第36條要求管委會限期改善,必要時還能向主管機關檢舉。不過通常只要好好溝通,管委會都會積極處理,畢竟這關係到整個社區的安全跟房價啊!

另外要提醒的是,外牆修復不是隨便找個工人來補一補就好。現在很多縣市都有規定要由專業的建築師或技師來評估,特別是超過一定年限的老舊建築。修復前最好先確認廠商有沒有相關證照,免得花錢又沒效果。施工期間也要注意噪音和粉塵問題,記得提前公告讓住戶知道,才不會引起不必要的糾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