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個超特別的穴道——「風隆穴」,這個穴位在中醫養生裡可是扮演著重要角色呢!特別是現在夏天濕氣重,很多人都會覺得身體沉重、頭昏腦脹,這時候按摩風隆穴就能幫助身體排濕氣,整個人都會輕鬆很多喔!

風隆穴的位置其實很好找,就在我們小腿外側,膝蓋下方約四指寬的地方。這個穴位跟脾胃經絡有關,所以對於消化系統不好、容易水腫的人特別有效。我自己每次吃完大餐覺得胃脹脹的時候,就會按壓這個穴位,大概按個3-5分鐘,就會感覺舒服很多。

說到按摩風隆穴的方法,其實有很多種,這邊整理幾個最常見的給大家參考:

按摩方式 適用情況 注意事項
拇指按壓 日常保健 力道要適中,不要太用力
刮痧板刮 濕氣重時 刮之前要抹油,避免刮傷皮膚
艾灸 手腳冰冷 要注意溫度,避免燙傷

除了按摩之外,搭配飲食調理效果會更好。像我們台灣人夏天最愛喝的綠豆湯、冬瓜茶,都是可以去濕氣的好東西。記得有一次我去高雄玩,天氣超悶熱,整個人都不舒服,後來在當地一間老中醫診所學到可以喝點四神湯搭配按摩風隆穴,真的超有效!

現在很多養生館也都有針對風隆穴的特別療程,像是結合精油按摩或是熱石療法。我有個朋友在台中開了一間養生館,他們就是用台灣本土的艾草來做風隆穴的艾灸,聽說很多上班族下班後都會去放鬆一下。不過要提醒大家,如果是孕婦或是皮膚有傷口的人,最好先諮詢專業醫師再決定要不要按摩這個穴位喔!

風隆穴


風隆穴是什麼?台灣人必知的神秘穴位解析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最近在養生圈超紅的「風隆穴」你聽過嗎?這個穴位在中醫理論裡可是大有來頭,特別適合台灣這種濕氣重的環境。風隆穴位在我們小腿外側,大概在膝蓋下方兩寸左右的位置,按下去會有點酸酸的感覺。很多中醫師都說,這個穴位對改善水腫、促進代謝超級有效,尤其是台灣人愛喝手搖飲、又常熬夜,按壓風隆穴根本是救星來著!

說到按壓技巧,其實超簡單,自己在家就能做。建議可以用拇指按壓,每次按個3-5分鐘,力道不用太大,有感覺就好。如果搭配溫熱毛巾敷一下,效果會更好喔!這邊整理一個簡單的表格,讓你一秒看懂風隆穴的關鍵資訊:

穴位名稱 位置 主要功效 適合族群
風隆穴 小腿外側,膝蓋下兩寸 排水腫、促進代謝、改善疲勞 久坐族、水腫體質、熬夜黨

台灣天氣濕熱,很多人明明沒吃很多卻一直瘦不下來,可能就是體內濕氣太重。這時候每天按壓風隆穴,搭配適量運動,身體會輕鬆很多。而且這個穴位對女生特別友好,經期前容易水腫的人,提前幾天開始按,真的會比較舒服。不過要提醒一下,如果按壓時覺得特別痛或不舒服,可能要諮詢一下中醫師,畢竟每個人的體質不太一樣。

除了按壓,平常也可以多敲打風隆穴周邊的區域,像是看電視的時候順手敲一敲,不知不覺就能幫助循環。台灣人工作壓力大,很多人都有「假性肥胖」的問題,其實就是水腫加代謝差,與其亂吃減肥藥,不如試試這個天然又安全的方法。

何時按壓風隆穴最有效?中醫師教你黃金時段,這個問題其實跟人體經絡運行的節奏息息相關。風隆穴位於小腿外側,是足陽明胃經的重要穴位,按壓這裡不僅能緩解脹氣、消化不良,還能改善水腫問題。台灣中醫師臨床觀察發現,在特定時段按摩效果會特別明顯,因為這時候氣血正好流經胃經,就像搭上順風車一樣事半功倍。

根據中醫子午流注理論,每個時辰都有對應的經絡當令。風隆穴屬於胃經,而胃經的氣血最旺盛時間是早上7點到9點,這時候按壓特別能刺激腸胃蠕動。不過現代人作息不同,中醫師也整理出適合台灣人生活作息的彈性時段表:


時段 效果重點 適合族群
07:00-09:00 促進早餐消化 上班族、學生
13:00-15:00 緩解午餐後腹脹 外食族、久坐族
19:00-21:00 改善晚餐後胃脹氣 應酬多、常吃宵夜者
洗澡後 放鬆肌肉加強吸收 所有族群

按壓方法很簡單,用拇指指腹以畫圈方式按壓風隆穴(外膝眼下8寸,脛骨前脊外2橫指處),每次3-5分鐘,力道要讓穴位有酸脹感但不會痛的程度。記得飯後半小時內不要馬上按,不然反而會影響消化。台灣天氣濕熱,很多人都有脾胃濕氣重的問題,中醫師建議可以搭配艾灸或刮痧,效果會更好。早上起床按壓還能幫助排便順暢,對抗台灣人常見的便秘困擾。

另外要注意的是,孕婦和月經量大的女性要避開這個穴位,血糖低的人按壓時間也不宜過長。台灣人愛喝手搖飲的習慣容易造成脾胃濕熱,定期按摩風隆穴能幫助代謝,但根本還是要調整飲食習慣啦!中醫師門診常遇到按了沒效的案例,一問才知道都是半夜按的,時間不對再認真按也是白費力氣。

風隆穴
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「風隆穴在哪裡?3步驟快速找到身體位置」,其實這個穴位在中醫養生裡超級重要,特別適合台灣這種濕氣重的地方。風隆穴主要跟化痰祛濕有關,常常按摩對容易水腫、痰多的人特別有效。今天就來教大家怎麼用最簡單的方法找到這個穴位,不用專業知識也能輕鬆上手。

首先要知道風隆穴的位置在小腿外側,從膝蓋到腳踝這段距離的中間偏上處。具體來說,當你坐著把腳平放在地上時,從膝蓋外側的凹陷處(就是膝眼穴)往下量約8指寬的位置就是風隆穴了。這個穴位摸起來會有點凹陷感,按下去通常會有酸脹的感覺,那就表示你找對地方啦!

為了讓大家更清楚,這邊整理一個簡單的表格說明找穴位的步驟:

步驟 動作 小技巧
1 找到膝蓋外側凹陷處 可以彎曲膝蓋更容易摸到
2 用同側手的四指併攏 從膝眼穴往下量2次四指寬
3 按壓找到酸脹點 可以用拇指打圈按壓確認

實際操作時,建議先用手指在小腿外側上下滑動感受一下,通常風隆穴附近會比其他地方更敏感。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個區域特別緊繃或是有顆粒感,這些都是正常的反應。記得按壓的時候不要太用力,以舒服為原則,每天按個3-5分鐘就很有幫助了。

台灣天氣濕熱,很多人都有體內濕氣重的問題,學會找風隆穴真的超實用。除了按摩,平時也可以用暖暖包溫敷這個位置,或是泡腳的時候特別沖一下這個區域,都能幫助身體排濕。如果搭配一些簡單的穴道按摩手法,效果會更好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