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在網路上看到好多人在討論耳珠厚薄跟運勢的關係,說真的以前都沒特別注意這個小細節耶!不過聽老一輩的人說,耳珠厚的人好像真的比較有福氣,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有趣的面相話題。
先來看看耳珠厚薄到底差在哪裡?從面相學來說,耳珠就是耳垂那個圓圓的部分啦。有些人天生耳珠就特別飽滿,摸起來肉肉的;有些人則是耳垂薄薄的,甚至幾乎看不到耳珠。傳統面相認為耳珠厚的特徵代表著:
耳珠類型 | 性格特徵 | 運勢傾向 |
---|---|---|
厚實飽滿 | 為人敦厚、重情義 | 財運佳、晚年運好 |
薄小無肉 | 個性較急、心思細 | 需靠自身努力打拼 |
有垂珠但不大 | 中庸之道、適應力強 | 平穩發展型 |
我身邊就有個耳珠超厚的朋友,真的像傳說中那樣超級會存錢!每次大家約吃飯他都能找到CP值超高的餐廳,而且投資眼光也很準,難怪老一輩都說耳珠厚的人聚財。不過我覺得面相這種東西參考就好啦,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努力跟個性。
說到耳珠的形狀也很有趣,有些人耳珠是圓圓一顆像珍珠,有些人則是長條形的。聽說圓形耳珠的人比較會享受生活,長形耳珠的人則比較務實。我自己觀察過幾個長輩,發現耳珠隨著年紀真的會越長越厚耶,特別是那些退休後過得很滋潤的叔叔阿姨們,耳珠都特別明顯。
還有一個說法是耳珠厚的人比較長壽,因為代表腎氣充足。中醫理論認為耳朵跟腎臟有關聯,所以耳珠豐滿可能表示身體底子好。不過現代醫學好像沒有直接證據啦,但保持耳朵血液循環暢通總是好習慣,沒事可以多按摩耳垂喔!
耳珠厚的人真的比較有福氣嗎?面相專家來解答
最近在台灣的社群上常看到有人在討論「耳珠厚=好命」的說法,到底這種面相學有沒有根據呢?我們特別請教了在台北龍山寺旁開業30年的面相老師傅阿明師,來幫大家破解這個迷思。阿明師說啊,其實耳珠在面相學中確實代表著福氣和財運,但可不是只看厚度那麼簡單,還要搭配整體耳型和位置來看才準確。
阿明師一邊泡著老人茶一邊跟我們分享,傳統面相學中耳朵被稱為「採聽官」,代表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和福氣厚薄。特別是耳垂這個部位,在台灣老一輩口中常說「耳珠厚厚,吃穿不愁」,其實是有幾分道理的。他從抽屜裡翻出一本泛黃的相書,指給我們看古人對耳相的詳細分類:
耳珠特徵 | 傳統說法 | 現代解讀 |
---|---|---|
厚實圓潤 | 福氣深厚 | 性格較為圓融,人際關係佳 |
薄小無肉 | 勞碌命格 | 可能需要更多努力才能累積財富 |
向前貼面 | 孝順顧家 | 重視家庭關係,願意為家人付出 |
耳珠有痣 | 財運旺盛 | 理財能力較強,但要注意健康 |
不過阿明師也提醒,現在2025年了,看面相要與時俱進。他這幾十年來看過太多客人,發現耳珠厚的人確實普遍比較樂觀,但這可能跟他們從小被長輩稱讚「好命相」有關,這種心理暗示反而影響了他們的處事態度。就像他上個月遇到一個科技業老闆,耳珠薄得像紙一樣,還不是照樣公司上市賺大錢。
在台灣的街頭巷尾,這種面相說法流傳已久。阿明師說他阿嬤那個年代,女孩子相親時長輩都會特別注意男方耳相,認為耳珠厚的人比較會賺錢又疼某。現在雖然沒那麼講究了,但還是有很多媽媽會偷偷觀察未來女婿的耳朵。不過他笑著說,與其在意耳珠厚薄,不如注意耳朵是否乾淨,這才是給人好印象的關鍵啦!
為什麼老一輩都説耳珠厚的人命好?原來有這些原因
相信大家一定聽過長輩說「耳珠厚的人命好」這種說法吧!這種傳統觀念其實流傳很久了,背後還真的有一些有趣的道理。老人家看面相的時候,特別注重耳朵的形狀,尤其是耳垂的部分,覺得這跟一個人的福氣、財運和健康都有關係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,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流傳下來。
從中醫的角度來看,耳朵其實跟腎氣有關聯。中醫認為「腎開竅於耳」,耳垂豐厚的人通常代表腎氣充足,身體比較健康。老一輩的人覺得身體好自然命就好,畢竟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嘛!而且耳垂厚實的人看起來就很有福相,這種面相學上的說法也影響了很多人的觀念。另外,佛教文化中佛像的耳垂都特別大,象徵著智慧和福報,這可能也強化了大家對耳垂的正面印象。
以下整理幾個常見的說法給大家參考:
說法類型 | 具體內容 | 可能來源 |
---|---|---|
健康說 | 耳垂厚代表腎氣足,身體好 | 中醫理論 |
面相學 | 耳珠大的人福氣深厚,晚年運佳 | 傳統面相學 |
佛教影響 | 佛像耳垂大,象徵福報 | 宗教文化 |
財運說 | 耳垂厚容易聚財,理財能力強 | 民間傳說 |
其實這種說法也不完全是迷信啦!現代有些研究發現,耳垂的厚度可能跟遺傳、營養狀況有關。像營養充足的人,耳垂組織發育會比較好,看起來就比較豐滿。老一輩的人生活比較辛苦,能吃得飽、長得壯的人確實命會比較好,這種觀察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種經驗談。不過話說回來,現在醫學發達了,與其在意耳垂厚度,不如定期做健康檢查比較實在!
耳珠厚度怎麼看?3個簡單方法教你自我檢測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耳珠厚度怎麼看,其實自己在家就能簡單檢測!耳珠厚度在中醫面相學上被認為跟福氣、健康有關,雖然不是絕對,但了解自己的耳珠狀況也蠻有趣的。今天就來分享3個超簡單的方法,不用專業工具,照鏡子就能搞定。
首先最直觀的方法就是用手指觸摸比對。正常耳珠厚度大約是0.5-1公分左右,你可以用食指和拇指輕輕捏住耳珠感受一下。如果捏起來像小肉球很有彈性,通常就是比較厚的類型;要是感覺薄薄的沒什麼肉,可能就是偏薄的耳珠。記得兩邊都要檢查,因為有些人左右耳珠厚度會不太一樣。
第二個方法是觀察耳珠與臉部的比例。站在鏡子前稍微側頭,看看耳珠是否明顯突出於臉部輪廓。通常耳珠厚度適中的人,從側面看會有一個圓潤的弧度;如果幾乎看不到耳珠突出,可能就是偏薄的情況。這個方法特別適合那些不喜歡碰觸耳朵的朋友。
最後分享一個實用的對照表,幫你快速判斷耳珠厚度:
厚度類型 | 特徵描述 | 常見情況 |
---|---|---|
偏厚 | 耳珠飽滿圓潤,捏起來有彈性 | 通常超過1公分 |
適中 | 耳珠明顯但不特別突出 | 約0.5-1公分 |
偏薄 | 耳珠較平坦,捏起來沒什麼肉 | 通常小於0.5公分 |
要注意的是,檢測時最好在自然光下進行,避免因為燈光角度影響判斷。有些人耳珠會隨著年齡增長變厚,所以定期觀察也蠻有意思的。另外提醒大家,檢測時動作要輕柔,不要太用力拉扯耳朵,以免造成不適。這些方法都很簡單,下次照鏡子時不妨試試看!
如果想更準確一點,可以請家人朋友幫忙看看。因為自己看鏡子有時候角度會受限,別人從不同角度觀察可能會更客觀。特別是耳珠後面的部分,自己比較難看清楚,有第二雙眼睛幫忙確認會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