硬山式披薩這幾年越來越紅,跟一般美式披薩比起來,它的餅皮更薄脆,配料也走精緻路線。這種源自意大利的傳統做法,在台灣也慢慢培養出一群忠實粉絲,特別是喜歡道地歐式風味的老饕們。
說到硬山式的特色,最明顯的就是那個烤到酥脆的餅皮邊緣,咬下去會發出「喀滋」聲。跟厚底披薩比起來,它的麵團發酵時間更長,通常要用特製的石窯高溫烘烤,這樣才能做出外脆內Q的完美口感。很多店家還會在餅皮上刷橄欖油,讓香氣更濃郁。
比較項目 | 硬山式披薩 | 美式披薩 |
---|---|---|
餅皮厚度 | 超薄(約0.3cm) | 厚實(1-2cm) |
烤製溫度 | 400°C以上 | 200-250°C |
發酵時間 | 24-48小時 | 2-4小時 |
常見配料 | 簡單新鮮食材 | 豐富多樣 |
在台北想吃道地的硬山式,建議可以去中山區那幾家義大利人開的小店。他們堅持用手工揉麵團,連番茄醬都是自己熬的。最經典的瑪格麗特口味,雖然只有番茄、莫札瑞拉起司和羅勒葉三種配料,但吃起來就是特別對味。有些店家還會推出台灣限定版,像是加入三星蔥或烏魚子,意外地很搭。
點硬山式的時候要注意,因為餅皮薄,通常一個人吃完整個12吋也沒問題。跟朋友分享的話,建議可以點不同口味分著吃。另外因為烤得快,從點餐到上桌大概只要5分鐘,很適合趕時間的上班族。記得要趁熱吃,放涼了餅皮會變韌,就失去那個酥脆感了。
硬山式建築是什麼?台灣常見的傳統屋頂形式,這種屋頂設計在台灣傳統民居中隨處可見,尤其是老宅和廟宇,屋頂兩側的山牆直接頂到屋簷,看起來特別硬朗,所以被叫做「硬山」。這種設計不只美觀,還很實用,能擋風遮雨,特別適合台灣多雨的氣候,難怪會成為台灣建築的一大特色。
硬山式建築的屋頂通常會用紅瓦或灰瓦鋪成,瓦片一片疊一片,中間還會用灰泥固定,這樣下雨時雨水就能順著瓦片流下來,不會積在屋頂上。屋脊的部分通常會翹起來,有些還會裝飾一些吉祥的圖案,像是龍鳳或是花草,讓整個屋頂看起來更有氣勢。這種屋頂的坡度不會太陡,也不會太緩,剛剛好能讓雨水順利流走,又不會讓屋頂看起來太過笨重。
台灣的硬山式建築還有一個特點,就是山牆的設計。山牆就是屋頂兩側的牆,硬山式的山牆會直接延伸到屋簷,有些還會在上面做一些裝飾,像是彩繪或磚雕,讓整棟建築看起來更有味道。這種設計不只美觀,還能加強建築的結構,讓房子更穩固。
硬山式建築特點 | 說明 |
---|---|
屋頂形式 | 兩側山牆直接頂到屋簷,屋脊常帶裝飾 |
適用氣候 | 適合多雨環境,排水性佳 |
常見材質 | 紅瓦、灰瓦,搭配灰泥固定 |
山牆特色 | 結構穩固,常帶彩繪或磚雕裝飾 |
分佈地區 | 台灣傳統民居、廟宇常見 |
在台灣的老街或鄉下,還能看到不少保存完好的硬山式建築,像是三合院或廟宇,這些建築不只承載了台灣的歷史,也展現了傳統工藝的智慧。下次看到這種屋頂,不妨多留意一下它的細節,你會發現這些老建築真的很有味道。
為什麼台灣老宅常用硬山式設計?原來有這些優點
走在台灣的老街巷弄裡,總能看到許多屋頂兩側有厚實山牆的老房子,這種「硬山式」設計可不是隨便蓋的喔!老一輩的建築師傅最愛用這種工法,主要是因為它超級適合台灣的氣候環境。颱風來的時候,硬山式屋頂的結構特別穩固,兩邊的山牆就像房子的保護罩,能有效抵擋強風吹襲。而且這種設計還有一個超實用的優點,就是屋頂排水超級順暢,不用擔心暴雨積水會滲進屋內。
硬山式老宅的建材選擇也很有學問,早期師傅們最常用紅磚搭配灰瓦,不僅看起來古樸美觀,還兼具隔熱效果。夏天太陽直射時,厚厚的山牆能阻隔熱氣,讓室內保持涼爽。這種設計還有一個隱藏版好處,就是施工相對簡單,對當年的建築技術來說,不需要太複雜的工法就能蓋出堅固的房子。
硬山式設計優點 | 具體說明 |
---|---|
抗風性強 | 兩側山牆結構穩固,能抵禦颱風 |
排水良好 | 屋頂斜度設計讓雨水快速流下 |
隔熱效果佳 | 厚實山牆阻隔陽光直射熱能 |
施工簡便 | 相較於其他屋頂形式更易建造 |
維修方便 | 屋頂結構簡單容易檢修 |
仔細觀察這些老宅的細節會發現,硬山式設計還有很多貼心的小巧思。比如說山牆頂端常會做成微微上翹的「燕尾脊」,這不只是為了美觀,實際上是讓雨水能更順暢地從兩側流下。牆面開窗的位置也經過精心計算,既能通風採光,又不會讓陽光直接曬進屋內。老一輩的建築智慧真的很厲害,這些設計都是經過長時間經驗累積而來,完全是以台灣在地需求為出發點。
硬山式屋頂怎麼分辨?教你一眼認出傳統建築特色
走在台灣老街或廟宇附近,常常會被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築吸引,尤其是屋頂的設計特別有味道。硬山式屋頂是台灣傳統建築中很常見的一種,但你知道要怎麼分辨嗎?其實只要掌握幾個重點,下次看到就能一眼認出來啦!
首先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屋頂兩側的「山牆」,硬山式的山牆會直接延伸到屋頂最邊緣,把整個屋頂包住,看起來就像一個完整的三角形。這種設計跟懸山式屋頂不一樣,懸山式的屋簷會超出山牆,所以從側面看會覺得屋頂「飄」出來。
另外硬山式屋頂的結構也比較簡單實用,通常是用在一般民宅或次要的建築上,因為它造價相對便宜,施工也比較容易。不過在廟宇或大戶人家的宅第裡,還是可以看到工匠們在硬山式屋頂上加很多裝飾,讓它看起來更氣派。
這裡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,看完就更容易理解啦:
特徵 | 硬山式屋頂 | 懸山式屋頂 |
---|---|---|
山牆位置 | 延伸到屋頂邊緣 | 屋簷超出山牆 |
常見用途 | 一般民宅、次要建築 | 主殿、重要建築 |
造價 | 較便宜 | 較昂貴 |
裝飾程度 | 通常較簡單 | 常見精細裝飾 |
下次經過老街時,不妨抬頭看看周圍的老房子,試著找找看哪些是硬山式屋頂。你會發現這種屋頂在台灣真的隨處可見,特別是在早期的街屋或三合院,幾乎都是用這種設計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