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柳州大廈,這棟建築可是柳州城市天際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雖然不像地王大廈那樣是最高樓,但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實用性讓在地人特別有感情。每次經過都覺得特別親切,就像看到老朋友一樣。

柳州大廈周邊的生活機能超級方便,樓下就是熱鬧的商圈,從早到晚都人來人往。最棒的是附近有幾家老字號小吃店,像是開了30年的螺螄粉攤,還有在地人才知道的隱藏版甜品鋪。這些店家很多都是跟著大廈一起成長起來的,充滿了濃濃的柳州味。

樓層 主要用途 特色
1-3F 商場 老字號小吃聚集地
4-10F 辦公空間 中小企業最愛
11F以上 住宅 視野開闊的住家

大廈雖然不是最新穎的建築,但維護得相當好。管理處的阿伯總是笑咪咪的,住戶有什麼問題找他準沒錯。最特別的是頂樓有個半開放的空中花園,雖然不大,但種滿了各種植物,傍晚時分很多住戶會上來乘涼聊天,順便欣賞柳州的城市風景。

附近的交通也很便利,走兩分鐘就到公車站,十幾條路線經過。如果是開車的話,地下室就有停車位,不過尖峰時間常常一位難求就是了。很多在附近上班的年輕人都喜歡租這裡的房子,雖然不是超級豪華,但勝在生活機能實在太方便。

柳州大廈

柳州大廈在哪裡?帶你認識這棟地標建築

講到台北的知名商辦大樓,柳州大廈絕對是很多上班族的第一印象。這棟位於中山區南京東路三段的地標建築,從1983年落成到現在已經超過40年歷史,雖然不是最新穎的摩天大樓,但因為交通便利、生活機能超強,一直都是企業進駐的熱門選擇。大樓外觀是經典的玻璃帷幕設計,在陽光照射下特別醒目,附近上班的人應該都對它很有印象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柳州大廈最厲害的就是它的地理位置,剛好卡在台北市的黃金地段。走路5分鐘到松江南京捷運站,附近公車路線多到數不清,開車上建國高架或市民大道也超方便。大樓底下就是便利商店,對面有銀行和餐廳,中午吃飯選擇超多,難怪這麼多公司搶著要租這裡的辦公室。雖然是老牌商辦,但管理一直都很到位,保全24小時值班,電梯也定期維護,讓在這裡上班的人都很安心。

說到柳州大廈的租戶,真的什麼行業都有。從傳統貿易公司到新創科技業,甚至連一些外商辦事處也選擇在這裡落腳。大樓的格局方正,採光又好,很多公司一租就是十幾年不搬走。最近幾年雖然信義區的新大樓一直蓋,但柳州大廈的租金行情還是很穩定,畢竟這種成熟商圈的價值不是新開發區能比的。

項目 內容
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三段
完工年份 1983年
樓層 地上12層、地下3層
捷運站 松江南京站(步行約5分鐘)
特色 玻璃帷幕設計、商圈成熟、交通便利

每次經過柳州大廈,都會看到一樓大廳人來人往的忙碌景象。早上上班時間電梯總是要等,中午用餐時間附近餐廳一位難求,這種熱鬧的氛圍就是台北商業區的日常。大樓雖然有點年紀了,但維護得宜,看起來還是很有氣勢。附近的上班族應該都很熟悉大樓後方的那條小巷子,裡面藏著幾家CP值超高的小吃店,是很多人的午餐秘密基地。

最近在台灣的社群平台上,柳州大廈突然成為超多人打卡的熱門景點,為什麼柳州大廈成為當地熱門打卡點?其實這棟大樓之所以爆紅,不只是因為它特別的建築外觀,更重要的是它背後的故事和在地人的生活記憶。這棟位於市中心的老建築,經過整修後保留了復古的磁磚外牆,搭配現代化的燈光設計,白天夜晚都有不同的風情,隨便一個角度拍起來都超有fu,難怪吸引這麼多年輕人來朝聖。

說到柳州大廈的特色,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那充滿年代感的建築細節。大樓外牆的馬賽克磁磚拼貼、老式鐵花窗,還有轉角那個復古的圓弧形設計,完全就是爸媽那個年代的建築風格,現在已經很少見了。很多網紅特別喜歡在傍晚來拍照,因為那個時候夕陽的光線打在磁磚上,會產生一種溫暖的橘紅色調,拍出來的照片根本不用修圖就超美。

除了建築本身很吸睛,柳州大廈周邊的環境也很有特色。大樓一樓有幾間開了幾十年的老店,像是傳統的鐘錶行、老式理髮廳,還有賣古早味零食的雜貨店,這些店家都還保持著舊時的樣貌,完全就是活生生的歷史博物館。很多人來打卡的時候,都會順便去這些老店逛逛,買些懷舊的小東西,讓打卡行程更有意義。

打卡熱點特色 詳細描述
復古建築外觀 保留1970年代馬賽克磁磚與鐵花窗設計
光影效果 夕陽時分外牆呈現溫暖橘紅色調
周邊老店 鐘錶行、理髮廳等傳統店家增添懷舊氛圍
社群話題性 獨特建築風格在IG上形成打卡風潮

其實柳州大廈會紅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它見證了這個街區的發展歷史。老一輩的居民說,這棟大樓在他們年輕時可是這一帶最高級的住宅,現在雖然周邊蓋起了更多現代化的建築,但柳州大廈依然屹立不搖,成為在地人共同的記憶。這種新舊交融的感覺,讓來打卡的人不只是拍拍照而已,更能感受到這座城市隨時間變化的獨特魅力。

柳州大廈

柳州大廈的歷史故事:從興建到現在,可以說是見證了台灣都市發展的一個縮影。這棟大樓從最初規劃到現在,經歷了許多轉變,也承載了不少在地人的共同記憶。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這個充滿故事的老建築,看看它是如何隨著時代變遷而演進的。

說到柳州大廈的興建背景,要回溯到19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時期。當時這塊地原本是傳統市場,後來因為都市更新計畫,才決定改建為商業混合住宅大樓。最特別的是,當初建築團隊特別保留了一部分老市場的紅磚牆面,現在還能在中庭看到這個充滿懷舊感的設計元素。

時期 重要事件 特色變化
1975-1980 原市場拆除,大樓興建 引進當時罕見的電梯設備
1980-1990 成為周邊最熱鬧的商業中心 頂樓增設旋轉餐廳
1990-2000 經歷921地震,結構強化工程 外牆磁磚全面更新
2000-2010 轉型為文創複合空間 低樓層改裝為特色小店
2010-現在 獲選為市定歷史建築 增設夜間燈光造景

走進現在的柳州大廈,你會發現它完美融合了新舊元素。一樓的傳統糕餅店已經開了四十多年,老師傅還是堅持用古法製作綠豆糕;而轉角處的年輕創業家則把老倉庫改造成咖啡廳,飄著手沖咖啡的香氣。這種新舊共生的氛圍,正是柳州大廈最迷人的地方。

記得小時候跟著媽媽來這裡買菜,那時候中庭還常常有布袋戲表演。現在雖然環境變了很多,但每逢週末還是能看到阿公阿嬤帶著孫子來吃冰,年輕情侶在文創小店挑選手作小物。柳州大廈就像個老朋友,靜靜地看著一代又一代人在這裡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