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有冇諗過,一棟大樓可以屹立幾十年甚至上百年,關鍵其實就喺個「大樓地基」度?地基就好似人嘅腳骨咁,打得夠穩陣,上面起幾高都唔怕搖。台灣因為地震多,地基工程特別重要,今日就同大家分享下呢啲「看不見的功夫」。

講到地基施工,其實有好多種工法,要睇地質同建築需求來決定。最常見嘅係「筏式基礎」,成塊大水泥板鋪喺地下,適合軟土層;仲有「樁基礎」,用鋼筋水泥柱打到岩盤,台北101就係用呢種。我哋整理咗幾種常見地基類型嘅比較:

地基類型 適用土質 施工時間 成本
筏式基礎 軟土層 較短 中等
樁基礎 鬆軟土層 較長 較高
連續壁基礎 高地下水位 中等
擴展基礎 硬土層

最近YouTube上面有好多工程頻道,會拍地基施工過程嘅縮時影片,睇住啲怪手同工人點樣喺地底落樁、灌漿,真係好治癒。特別係遇到複雜地質時,工程師要不停調整方案,有時仲要用到特殊工法,好似台北捷運施工嗰陣就遇過唔少挑戰。

講起音樂,可能你會諗地基同音樂有咩關係?其實而家好多工地都會放音樂,特別係打樁嘅時候,工人話有節奏感嘅音樂可以幫手掌握打樁頻率。有啲老師傅仲話,聽得多打樁聲,連放假聽到類似節奏都會跟住點頭,真係職業病啊!

台灣嘅建築法規對地基要求好嚴格,特別係抗震設計。新式大樓會用「隔震基礎」,喺地基同建築物之間加隔震墊,等地震來嗰陣可以減緩搖晃。呢啲技術而家連YouTube Music嘅工程師都參考緊,話要設計出更穩陣嘅伺服器機房。所以話,地基唔單止影響建築安全,仲關乎我哋日常生活嘅方方面面。

大樓地基

大樓地基怎麼蓋才穩?專業技師教你關鍵步驟

最近地震頻傳,好多朋友都在問「大樓地基怎麼蓋才穩?」其實啊,地基就像房子的腳,腳站得穩整棟樓才不會搖搖晃晃。今天特別請到有20年經驗的結構技師阿明師,來跟大家分享幾個蓋地基的關鍵眉角,這些都是台灣建案實際在用的工法喔!

首先最重要的是地質調查,這個錢真的不能省!阿明師說他看過太多為了省錢隨便鑽探的案例,結果蓋到一半發現地下有軟弱層,整個要重來。專業的工地會用「標準貫入試驗」來確認土質,像台北盆地常見的黏土層和砂層,承載力就差很多。以下是常見土壤類型的承載力比較: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土壤類型 標準貫入試驗值(N值) 建議基礎型式
軟弱黏土 <4 樁基礎或地盤改良
中等密實砂土 10-30 擴展基礎
密實礫石層 >30 直接基礎

再來就是基礎型式的選擇,阿明師特別強調要配合地質和建築高度。像在台北信義區那種超高大樓,幾乎都是用「逆打工法」先打很深的地下連續壁,再慢慢往上蓋。而一般5-6樓的公寓,如果是好地質用「筏式基礎」就夠了,但要注意鋼筋綁紮要確實,混凝土澆置時要連續不能中斷,不然會產生冷接縫。

施工時的細節也很重要,阿明師說他最常看到工人偷懶的就是「夯實度不足」。尤其是回填土的時候,每層30公分就要用震動壓路機確實壓實,有些工地為了趕進度隨便壓兩下就過,這樣下雨後土壤沉降,地基就容易不均勻下陷。另外混凝土養護至少要7天,夏天還要灑水保持濕潤,這些小細節都會影響到地基的強度。

最近台灣不少地區都傳出大樓傾斜、龜裂的新聞,讓大家很擔心住家安全。為什麼大樓地基會下陷?常見原因一次看懂,其實跟我們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。今天就來聊聊幾個最常導致地基問題的原因,讓大家對這個議題有更深的了解。

首先最常見的就是土壤液化問題,特別是在河岸、海邊或過去是魚塭的區域。當地震發生時,砂質土壤會像果凍一樣失去支撐力,導致建築物整個往下沉。像之前台南維冠大樓倒塌,就是典型的土壤液化案例。另外地下水位變化也很關鍵,過度抽取地下水會讓土壤壓實,像台北早期因為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,現在還能看到有些房子歪一邊。

再來就是施工品質不良,有些建商為了省錢,地基打得不够深或偷工減料。時間一久,地基承受不住建築重量就會開始下沉。特別是台灣很多老舊公寓,當年建築法規沒現在嚴格,更容易出現這種問題。另外周邊工程影響也很常見,像捷運施工、隔壁建案開挖,都可能改變地下水土壓力,連帶影響附近大樓的穩定性。

最後要提醒大家注意自然環境變化,像是極端降雨造成土壤流失,或是颱風帶來的大量雨水滲入地基,都會讓建築物基礎變得不穩定。尤其山坡地的社區更要小心,土石流或邊坡滑動都可能危及建築安全。

原因類型 具體情況 好發區域
土壤問題 土壤液化、地層軟弱 河岸、海邊、舊魚塭
人為因素 施工不良、抽地下水 都會區、老舊社區
環境變化 極端氣候、地震 山坡地、地震帶區域

其實要判斷自家有沒有地基下陷風險,可以觀察幾個徵兆:門窗突然關不緊、牆壁出現45度裂縫、磁磚無故爆裂,這些都可能是地基出問題的警訊。如果發現這些狀況,建議盡快找專業結構技師來評估,畢竟安全最重要啊!

大樓地基

買房前必看!如何檢查大樓地基是否安全,這可是關係到未來幾十年居住安全的大事。台灣地震頻繁,加上有些老舊社區可能有土壤液化問題,看屋時千萬別只被裝潢吸引,地基穩不穩才是真正的重點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檢查技巧,讓你買房更安心。

首先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觀察建築物外觀。如果看到牆面有明顯裂縫,特別是45度角的斜裂縫,或是門窗框變形難以開關,這些都可能是地基出問題的警訊。記得要連周邊環境一起看,如果整排房子都有類似狀況,風險就更高了。另外也可以用手機的手電筒照看看地下室樑柱,有無混凝土剝落或鋼筋外露的狀況。

以下是幾種常見地基問題的判斷方法:

問題類型 可能徵兆 檢查方式
不均勻沉陷 樓梯踏步高低不平、磁磚裂縫 用硬幣滾動測試地面傾斜度
土壤液化 建築物整體傾斜、周邊路面下陷 查詢政府公布的土壤液化潛勢區
海砂屋 混凝土剝落、白色結晶物 請專業機構進行氯離子檢測

除了肉眼觀察,記得調閱建物謄本和使照資料,看看有沒有結構補強紀錄。如果是中古屋,最好問問管委會或鄰居,這棟樓過去有沒有因為地震出現過問題。有些社區會定期做結構安全檢測,這些報告都很值得參考。現在很多縣市政府網站也能查到建築物的耐震標章,或是周邊地區的地質調查資料,花點時間做功課絕對值得。

看屋時建議帶把捲尺,可以量量看門框、窗框是不是呈現標準的長方形。如果發現變形或歪斜,可能就是地基位移造成的。另外也要注意地下室是否有積水或潮濕發霉,這可能是防水層失效,長期下來也會影響地基穩固性。雨季過後特別適合看屋,因為這時候最容易發現漏水或排水不良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