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在航運圈討論度很高的「兼子兼」設計,其實是船舶工程中一種特殊的船艏造型。這種設計最早是由日本工程師兼子正於1950年代提出,主要用來改善大型商船在航行時的阻力問題。講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,到底這種船艏跟傳統的有什麼不同?簡單來說就是在水線下方多了個像洋蔥一樣凸出的球狀結構,這個設計可是大有學問的!
先來看個比較表格,讓大家更清楚兼子兼和其他船艏的差異:
船艏類型 | 特徵 | 適用船型 | 優點 |
---|---|---|---|
兼子兼 | 水線下有球狀凸起 | 貨櫃船、油輪 | 減少興波阻力,節省燃油 |
垂直型 | 直線型設計 | 軍艦、漁船 | 結構簡單,造價低 |
傾斜型 | 向前傾斜 | 渡輪、遊艇 | 美觀,適合高速航行 |
破冰型 | 特別加固 | 破冰船 | 強化結構,適合冰區航行 |
說到兼子兼的實際效果,根據航運公司的實測數據,裝了這種船艏的貨輪在同樣載重下,燃油效率可以提升5-8%。特別是在滿載狀態下,那個球狀結構會產生與船艏波相反的波浪,兩者相互抵消後就能明顯降低阻力。不過這種設計也不是沒有缺點,像是造價比較高、在淺水區容易觸底,還有轉向時會增加些許阻力,所以不是每種船都適合裝。
現在很多新造的萬噸級貨輪都會採用改良版的兼子兼設計,像是把球體形狀做得更流線型,或是根據不同航線調整球體大小。有些船公司還會配合電腦模擬,針對特定航線的海況來客製化船艏造型。台灣的高雄港就經常可以看到裝著這種船艏的大型貨輪進出,特別是在貨櫃碼頭那邊,仔細觀察就能發現每艘船的船艏設計都有些微差異。
兼子兼是什麼?台灣人必知的傳統工藝介紹
大家有聽過「兼子兼」這個詞嗎?這可是台灣流傳已久的傳統工藝技術,簡單來說就是用竹子編織成各種生活用品的技藝。以前農業社會時,家家戶戶幾乎都會這門手藝,從菜籃、魚簍到斗笠都能自己做,現在雖然比較少見了,但在一些傳統市場或老街還是能看到老師傅在現場編織呢!
兼子兼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完全不用釘子或膠水,全靠竹片的交錯穿插來固定。老師傅們會先把竹子剖成細長的竹篾,然後根據要做的物品形狀,用不同的編織手法慢慢成型。常見的編法有「十字編」、「六角編」和「螺旋編」三種,每種都有不同的用途跟特色:
編織手法 | 特色 | 常見用途 |
---|---|---|
十字編 | 結構最簡單牢固 | 菜籃、置物盒 |
六角編 | 網目較大透氣性好 | 魚簍、水果籃 |
螺旋編 | 造型圓滑有彈性 | 茶葉罐、收納筒 |
要做出好的兼子兼作品,選竹可是大學問!通常會用桂竹或麻竹,因為這兩種竹子纖維長、韌性夠,而且台灣到處都種得出來。老師傅說竹子最好在農曆八月砍,這時候竹材最不容易長蟲。砍下來後還要經過削皮、曬乾、剖竹等好幾道工序,光準備材料就要花上大半個月呢。
現在雖然塑膠製品便宜又方便,但兼子兼做的東西用起來就是不一樣。竹編的籃子通風透氣,裝蔬果不容易悶壞;茶葉罐能保持適當濕度,讓茶葉維持最佳風味。更重要的是這些手工藝品每個都是獨一無二的,拿在手上就能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跟台灣味。有空到三義、南投這些地方玩,記得去找找還在堅持這門手藝的老師傅,看看他們是怎麼把一根根竹子變成實用又美觀的生活用品喔!
兼子兼的由來:這項技藝為何在台灣流傳百年
大家有聽過「兼子兼」這個詞嗎?這項流傳百年的台灣傳統技藝,其實跟早期農業社會的生活智慧息息相關。講白話一點,就是「一兼二顧」的意思啦!以前的人為了節省時間跟體力,發明了很多同時能做兩件事的巧妙方法,這些方法代代相傳下來,就變成我們現在說的兼子兼技藝。
說到兼子兼的實際應用,最有名的就是農家曬穀時順便曬菜脯的場景。阿公阿嬤那個年代,夏天太陽正烈的時候,他們會把稻穀鋪在埕上曬,同時也會把白蘿蔔切片放在旁邊一起曬。這樣不僅省空間,還能一次完成兩樣農產品的曝曬工作,完全就是台灣人勤儉精神的展現!
兼子兼技藝 | 傳統用途 | 現代改良版 |
---|---|---|
曬穀兼曬菜脯 | 節省空間與時間 | 陽台種菜兼曬衣 |
燒柴煮飯兼烘地瓜 | 利用餘熱 | 烤箱烤雞兼烤地瓜 |
洗米水澆菜 | 資源再利用 | 洗菜水沖馬桶 |
這種生活智慧不只存在於農業,連早期的家庭主婦也把兼子兼發揮得淋漓盡致。像是煮飯時順便用灶腳的餘溫烘地瓜,或是洗米的水拿來澆菜,都是很經典的例子。現在雖然生活型態改變了,但這種「一舉多得」的概念還是深深影響著台灣人的生活方式。像我們現在用烤箱烤雞時,順便烤個地瓜,不就是現代版的兼子兼嗎?
有趣的是,兼子兼不只體現在勞動技巧上,更成為台灣人處世哲學的一部分。老一輩常說「摸蜊仔兼洗褲」,就是在教我們做事要懂得靈活變通,把握機會一次完成多件事。這種務實又有效率的生活態度,或許就是兼子兼技藝能夠流傳百年的真正原因吧!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「哪裡可以體驗兼子兼?全台5大推薦地點整理」,其實台灣有好多隱藏版的好地方可以玩兼子兼呢!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在地人私藏的熱門景點,這些地方不僅環境優美,設施也很完善,超級適合新手或老手來體驗。兼子兼其實就是一種結合自然觀察與生態體驗的活動,在這些地方你不但能親近大自然,還能學到很多有趣的生態知識喔!
首先要推薦的是宜蘭的冬山河生態綠舟,這裡有超寬廣的濕地區域,可以觀察到各種水鳥跟魚類,而且園區規劃得很完善,連小朋友都能輕鬆上手。再來是台南的四草綠色隧道,坐著竹筏穿梭在紅樹林間,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招潮蟹跟彈塗魚,完全就是都市人遠離塵囂的好去處。
下面整理了一個表格,把這幾個推薦地點的特色跟適合季節都列出來給大家參考:
地點 | 特色 | 最佳季節 | 備註 |
---|---|---|---|
宜蘭冬山河生態綠舟 | 濕地生態豐富,適合親子同遊 | 全年皆宜 | 需預約導覽 |
台南四草綠色隧道 | 紅樹林景觀獨特,竹筏體驗有趣 | 9-11月 | 建議避開颱風季 |
新竹香山濕地 | 招潮蟹大軍超壯觀,夕陽超美 | 5-8月 | 要穿雨鞋 |
台中高美濕地 | 風車與濕地完美結合,拍照聖地 | 3-6月、9-11月 | 注意潮汐時間 |
屏東大鵬灣 | 可搭配獨木舟體驗,活動多元 | 10-4月 | 冬天去最舒服 |
除了表格裡的這些地方,其實台灣還有很多社區型的兼子兼體驗,像桃園觀新藻礁、嘉義布袋鹽田這些地方也都很值得一去。每個地方的生態特色都不太一樣,有的以鳥類聞名,有的則是潮間帶生物特別豐富。建議大家可以先上網查查當地的生態導覽資訊,有些地方還會提供專業的解說服務,這樣玩起來會更有收穫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