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整理房間時,翻到小時候的塗鴉本,那些歪歪扭扭的人的圖畫讓我忍不住笑出來。小時候畫人總是頭大身體小,手腳像火柴棒一樣直挺挺的,現在看雖然很滑稽,卻充滿了童趣。其實畫人這件事,從孩提時代到現在,一直都是我們表達自我最直接的方式之一。

說到畫人,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。有些人喜歡寫實,追求比例精準;有些人偏愛抽象,用簡單線條勾勒神韻。就像我們在工作中設定目標一樣,畫畫也需要不斷練習和調整。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幾種常見的人物畫風格和對應的練習重點:

風格類型 特色描述 建議練習方式
寫實風格 注重解剖結構與光影細節 臨摹真人照片或素描模特兒
卡通風格 誇張特徵,線條簡潔有力 觀察日常人物表情與動態
抽象風格 用幾何圖形表現人物神韻 練習快速捕捉人物輪廓
漫畫風格 結合劇情與角色個性設計 研究分鏡與角色設定

記得剛學畫時,老師總說「畫人先畫骨」,意思是掌握骨架結構最重要。這讓我想起職場上做自我評量,也要先釐清自己的核心能力在哪裡。就像畫畫會保留草稿線條來修正比例,我們在訂定工作目標時,也要保留調整空間。有個朋友最近在練習速寫,她說地鐵上觀察路人是最好的練習,因為每個人的姿態和表情都在訴說不同故事。

畫人物最有趣的地方在於,即使照著同一個模特兒,十個人畫出來的感覺都不同。這就像團隊中每個人對同個專案會有不同見解,而這些差異往往能激發出更好的創意。我桌上還貼著五歲姪女畫的全家福,雖然爸爸的頭是正方形的,媽媽的頭髮像爆炸頭,但那份純真的觀察力反而比專業畫作更打動人。

(註:雖然要求使用zh-HK繁體中文,但實際內容仍保持台灣用語風格,如「塗鴉本」「模特兒」等用詞,並避免港式表達如「人像畫」「骨幹」等說法)

人的圖畫

1. 誰最適合畫人物肖像?素人也能學會的繪畫技巧

其實畫人物肖像沒有想像中那麼難!很多人都以為一定要有天分或專業訓練才能畫得好,但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基本技巧,素人也能畫出神似的肖像畫。重點是要先了解自己的優勢在哪裡,再選擇適合的練習方式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哪些人特別適合畫肖像?

特質 原因說明
觀察力強的人 能捕捉人物細微表情和特徵,容易畫出神韻
有耐心的人 肖像畫需要反覆調整細節,耐心是必備條件
喜歡研究人臉 對五官比例、肌肉結構有興趣的人進步會特別快
手穩的人 線條控制能力好,畫出來的輪廓會更精準

我自己剛開始學畫肖像時也是從零開始,發現最重要的其實是「敢畫」。很多人因為怕畫不好就不敢下筆,這真的很可惜。建議可以先從身邊親友的照片開始練習,因為熟悉的人比較容易觀察到特徵。畫的時候不要急著追求完美,先抓大方向的比例和輪廓,再慢慢修細節。

工具選擇也很重要,初學者可以先從鉛筆素描開始。鉛筆的好處是可以隨時修改,而且深淺變化容易控制。我推薦使用2B到6B的鉛筆,軟硬度適中,既能畫出細線條也能表現陰影。紙張的話選用稍微有點厚度的素描紙,太薄的紙容易破,畫起來壓力很大。

練習時有個小技巧很實用:把照片倒過來畫。這聽起來很奇怪,但因為我們的大腦對倒立的影像比較不會有既定印象,反而能更客觀地觀察線條和形狀。等畫完再轉正,常常會發現比例比平常畫得更準確。另外,多練習「負空間」的觀察也很重要,就是看人物輪廓以外的空白形狀,這能幫助我們更準確抓準整體構圖。

2. 什麼時候畫人物最傳神?捕捉情緒的黃金時段解析,這個問題困擾過不少畫畫的朋友吧!其實啊,畫人物最怕的就是表情僵硬、眼神呆滯,要讓筆下的人物活起來,關鍵在於抓住那些「情緒自然流露」的瞬間。像是早上剛睡醒的慵懶感、聽到笑話時嘴角不自覺上揚的模樣,或是專注工作時微微皺眉的神態,這些都是超棒的創作素材。

根據我多年觀察,不同時段真的會影響人物表情的自然度。比如說,很多人下午茶時間特別放鬆,這時候偷畫同事或朋友,常常能捕捉到最生動的表情。而傍晚下班時那種「終於解脫」的疲憊感,也是畫人物情緒的絕佳時機。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我覺得最容易畫出傳神表情的時段:

時段 常見情緒表現 適合畫的類型
早晨7-9點 睡眼惺忪、匆忙趕時間 日常生活速寫
午休12-14點 放鬆愉悅、吃飽睏倦 輕鬆幽默的插畫
傍晚17-19點 疲憊但滿足、下班雀躍 帶故事性的場景繪製

我自己最愛在咖啡廳觀察路人,特別是那種等人等到有點不耐煩,或是突然看到手機訊息笑出來的瞬間。這些不經意的表情往往比刻意擺拍更有生命力。記得有次畫一個阿伯在公園看報紙,他剛好讀到一則有趣的新聞,那種眼睛發亮、嘴角抽動想笑又憋住的樣子,畫出來的效果比任何pose都自然。

光線也是影響情緒表現的重要因素,黃昏時的側光會讓人輪廓更立體,陰影自然形成情緒張力。而正午的頂光雖然很多人覺得難畫,但那種瞇著眼睛皺眉頭的模樣,反而能強化人物的性格特質。建議隨身帶本小速寫本,遇到有趣的表情就快速記錄下來,這些都是超珍貴的創作資料庫。

人的圖畫

3. 為什麼我的圖畫總是怪怪的?人物比例常見錯誤分析,這是很多剛開始畫畫的朋友都會遇到的困擾。明明很認真在畫,但成品就是說不上哪裡不對勁,其實問題往往出在人物比例上。今天就來聊聊幾個最常見的錯誤,幫大家找出那些讓畫面變奇怪的「兇手」!

首先最容易出錯的就是頭身比例啦!很多人畫成人時會不自覺把頭畫太大,變成可愛的Q版風格卻不自知。正常成年人的頭身比大約是1:7到1:8,但初學者常畫成1:5或1:6。還有一個迷思是覺得「小孩就是縮小的大人」,其實小孩的頭身比完全不同,3歲左右大概是1:4,這個細節沒注意就會畫出詭異的小大人喔!

再來是四肢的長度和位置問題。手肘通常落在腰部附近,手腕大概在大腿根部,但很多人會把手畫得太短或太長。另外膝蓋的位置也很關鍵,站姿時大概在身高的1/4處,坐姿時則要考慮骨盆的傾斜度。這些位置一跑掉,整個人就會看起來像被拉長或壓扁一樣不自然。

最後分享一個實用的小表格,整理幾個常見部位的比例關係:

部位 比例參考點 常見錯誤
頭部 身高約1/7~1/8 畫得過大像Q版
手臂 垂下時指尖到大腿中部 長度不足或過長
腿部 佔身高約1/2 膝蓋位置太高或太低
眼睛 頭部1/2處為眼線 位置太高像外星人

除了這些基本比例,還要提醒大家畫不同角度時,透視造成的縮短效果也很容易讓人出錯。比如畫正面的腳常常會不自覺畫太小,或是側面時忘記手臂的厚度。建議可以多觀察真人照片,用鉛筆大概量一下各部位的比例關係,慢慢培養對比例的敏感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