跑步時感覺膝蓋外側疼痛?
俗稱跑者膝的髂脛束症候群 ITBS

什麼是跑者膝-髂脛束症候群-ITBS?

當我們說到跑者膝,大概是指跑者反覆彎曲膝蓋後造成膝蓋骨(臏骨)附近的的疼痛,痛的地方在膝蓋外側邊。

跑步、走路時每踩地一次都會有膝蓋外上方的疼痛燒灼感。而且愈運動愈痛,伸直、彎曲時都很有感,

這痛感還會從膝蓋附近沿著大腿外側往上輻射。

髂脛束症候群常發生與以下幾件事情相關→

● 突然增加訓練的份量,像是本來只跑十分鐘,突然跑個兩小時。

● 本身肌肉彈性不夠,或訓練中途的休息不夠。

● 沒有做伸展、熱身就開始運動,或沒有收操。

● 鞋子已經磨損了。

● 喜歡長時間維持蓮花坐姿勢,足部放到大腿上,導致長時間筋膜摩擦。

● 在不平的路面上跑,或固定跑馬路的某一側。路面設計常會是中間高一點,兩側低一點,以利於下雨天時的排水。如果你都固定沿著這條馬路的某一邊跑,踩到的路面會是左右高低不平。

 

個人有以下身體狀況也較容易會有髂脛束症候群:

● O型腿

● 退化性關節炎

● 長短腳

● 骨盆傾斜

● 腹肌、臀肌、髖部肌肉太弱

● 女生比男生容易有髂脛束症候群,因為女生的骨盆比較寬,跑步時髂脛束受的壓力較大

 

那髂脛束是在哪裡呢?

從解剖學看起。髂脛束的英文是iliotibial band,也有人簡稱為IT band。

髂脛束是大腿外側主要的一層筋膜,從髖部外側的髂嵴,沿著大腿外側邊往下,接到小腿上方處,

為負責穩定膝蓋動作的組織,與我們大腿往外展開,伸直,和旋轉等動作都有關係。

髂脛束也是臀大肌(Gluteus maximus)和闊筋膜張肌(tensor fasciae latae)兩塊肌肉的延伸。

髂脛束與膝蓋的相對位置是活動性的。

膝蓋彎曲時,髂脛束位在大腿骨外側凸起的後面;而伸直腿時,髂脛束往前移動。

髂脛束不是肌肉,不是用收縮、放鬆這樣的動作來改變位置的,而是整片筋膜的滑動。

如果是從事需要反覆彎曲膝蓋的運動,

例如長時間的跑步、騎腳踏車、登山等,就會讓位於膝蓋外側的髂脛束不斷接受摩擦,

久了後易變得腫脹不適,尤其過度使用後造成的膝蓋側邊受傷,

在膝蓋彎曲到30度時很容易有摩擦到、卡卡的的感覺。

髂脛束症候群除了常見於長距離跑者身上外,有些不正確的重訓動作也有可能會造成此症狀,

例如:經常練習深蹲但膝蓋太內轉的人。

另外,髂脛束也會幫忙協助穩定骨盆,

因此假如你常常往下坡跑,或在不平整的道路上跑,或本身有長短腳的問題,

髂脛束都會更忙於穩定骨盆動作,漸漸地,疼痛、腫脹的不舒服感就會變多。

有些人平常膝蓋還好,但一往下坡跑步、走路,膝蓋外側就覺得痛,這也很可能是髂脛束症候群引起的。

該如何舒緩

正在痛、髂脛束正在發炎的時候,還是建議先休息!做點冰敷也可以。

調整一下自己的訓練菜單,不要天天跑步,可以交叉訓練,加一點重量訓練、游泳等其他運動方式進來。

重量訓練可以在減少衝擊力道的狀況下,單獨把臀部、大腿等處的肌肉練的更強壯游泳也是對減輕膝蓋負擔非常好的訓練。

如果要開始跑步了,就選擇適當的鞋子,並定期更換。先走一段路,熱身後再開始跑。記得不要每天沿著同樣的路途跑,

至少要反方向跑跑看,免得因為路面高低不均而都是同一腳受害,最好選擇在平一點的路面上跑步。

騎腳踏車時,踩踏板時要注意施力,別讓腳底往內轉太多。

在鍛鍊肌力的過程中,切記不只是要練出肌肉線條,或是成績多好,而是要保持肌肉和結締組織的彈性。

因此事前熱身與適當的休息放鬆都很重要。伸展、與鍛鍊肌力都會有幫助,我們接下來看幾個每次運動後都該練習的動作。

 

放鬆髂脛束

使用滾筒,在大腿外側較緊較痛的地方停留10-30秒,適當放鬆髂脛束。不要過度按壓,或

過度使用滾筒,反而造成發炎。每次以10-15分鐘較佳。

 

單腿橋式鍛鍊腹、臀部肌肉

第一步: 仰臥在瑜伽墊上,雙腿略微分開,屈膝,直至小腿與地面垂直。

第二步:頭部自然放鬆,貼近瑜伽墊,以小腿、手肘、肩部為支撐,將身體往上提,使臀部、腹部儘量地抬高。

第三步:抬左腿,直至左腿豎直向上,與地面垂直,維持20秒以上,之後換右腿,重複抬腿動作。

側抬腿鍛鍊臀、腿部肌肉

右側躺,雙腳打直,反覆抬高左側腿部離開地面再放下。再換邊練習。

鍛鍊臀肌、腿肌以穩定髂脛束。

 

髂脛束是層筋膜,並不像肌肉組織,能輕易的「收縮」、「放鬆」。

所以如果正在疼痛發炎,反而不能用滾筒按摩放鬆,這樣容易增加髂脛束的發炎程度。

想要減少跑步時髂脛束承受的摩擦,你可以先增強側邊大腿與臀部的肌力

肌力變強,膝蓋動作更穩定,就能減少膝蓋附近受傷的機會,

而你也會發現當臀腿肌力鍛鍊起來後,跑起步來會感覺更輕鬆!

 

 

資料來源:引用於<照護線上>不只跑者受害的 – 髂脛束症候群(懶人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