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查字典時看到「霅」這個字,覺得特別有意思,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「霅 意思」到底是什麼。這個字看起來有點複雜,但其實在古書裡還蠻常出現的,特別是用來形容下雨的聲音,或是那種雷聲轟隆隆的感覺。像《說文解字》裡就說「霅,霅霅,震電皃」,簡單講就是打雷閃電的樣子啦!
說到「霅」的用法,其實還蠻多元的,除了形容聲音,也可以當作地名或姓氏。像在中國浙江就有個地方叫「霅溪」,聽起來就很有詩意對吧?不過現在比較少人用這個字了,大多出現在古籍或是詩詞裡面。下面整理一個表格,讓大家更清楚「霅」的不同意思:
意思類型 | 解釋 | 例句或用法 |
---|---|---|
形容聲音 | 形容下雨聲或雷聲 | 「霅霅」表示雷聲隆隆的樣子 |
地名 | 指中國浙江的霅溪 | 「霅溪」是吳興的別稱 |
姓氏 | 少見的姓氏 | 古代有姓霅的人 |
光亮閃爍的樣子 | 形容閃電或光芒閃動 | 「霅然」表示突然閃亮的樣子 |
這個字在現代雖然不常見,但如果你喜歡寫詩或創作,用「霅」來形容雨聲或雷聲其實蠻有味道的。像「霅霅」兩個字疊在一起,光看字形就覺得很有氣勢,唸起來也特別有臨場感。有時候在古裝劇或是武俠小說裡,也會看到作者用這個字來描寫暴風雨的場景,讓整個畫面更生動。
另外查資料時發現,「霅」在《康熙字典》裡歸在「雨」部,總共有16畫,寫起來要花點功夫。它的拼音是「zhá」,不過台灣比較少用拼音,所以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怎麼唸。其實用台語唸起來更貼近古音,有點像「tsap」的感覺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看。雖然現在日常生活中不太會用到這個字,但認識一下這些冷門字也蠻有趣的,說不定哪天在古詩詞裡看到就能會心一笑。
最近在網路上看到「霅」這個字,霅是什麼意思?台灣人常用嗎?說真的,這個字連我這個寫文章的老手都很少用到,查了字典才發現它其實有兩個主要意思,一個是形容下雨的聲音,另一個是指閃電的樣子,算是蠻文雅的用詞呢!
在台灣日常生活中,這個字真的超級少見,可能連國文老師都不一定會教。我問了身邊幾個朋友,10個有9個都不知道怎麼唸(正確讀音是「ㄓㄚˊ」),更別說用在對話裡了。不過有趣的是,這個字在中國江南地區的地名中反而比較常見,像是浙江湖州就有個「霅溪」。
使用情境 | 台灣常見度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日常對話 | ★☆☆☆☆ | 幾乎沒聽過有人用 |
文學作品 | ★★☆☆☆ | 偶爾在詩詞中出現 |
地名使用 | ★☆☆☆☆ | 台灣沒有相關地名 |
教學場合 | ★☆☆☆☆ | 非常冷門的字 |
雖然現在很少人用,但「霅」這個字其實蠻有意境的。像是描述下雨天時,與其用「嘩啦嘩啦」這種常見的狀聲詞,改用「霅霅」反而更有文學美感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這個字的筆畫有16劃,寫起來相當複雜,可能也是大家不太愛用的原因之一吧!
說到這個字的來源,其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《說文解字》,算是歷史悠久的漢字。現代中文裡跟它意思相近的字還有「霎」(短暫的雨)和「霏」(細雨紛飛的樣子),這些字在台灣的能見度都比「霅」要高很多。有趣的是,雖然本意是雨聲,但後來也衍生出「霅陽」這樣的詞,指的是雨過天晴的太陽,這種轉折的意境真的很美。
今天我們來聊聊「霅這個字怎麼唸?正確發音教學」。這個字看起來有點複雜,但其實發音很簡單,只是平常比較少見而已。霅這個字在台灣其實偶爾會出現在地名或詩詞中,像是浙江湖州就有個「霅溪」,所以學會怎麼唸還蠻實用的。
先直接告訴大家答案:「霅」的標準讀音是「ㄓㄚˊ」,用注音輸入法打「ㄓㄚˊ」就能找到這個字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這個字在古音裡還有其他讀法,像是「ㄒㄧㄚˊ」或「ㄕㄚˋ」,但現代最常用的還是「ㄓㄚˊ」這個發音。
為了讓大家更清楚,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:
讀音類型 | 注音符號 | 漢語拼音 | 例子 |
---|---|---|---|
現代常用 | ㄓㄚˊ | zhá | 霅溪 |
古音一 | ㄒㄧㄚˊ | xiá | 霅然 |
古音二 | ㄕㄚˋ | shà | 霅霅 |
這個字的本義是指「水流湍急的樣子」,後來也引申為「眾多的樣子」。在現代用語中雖然不常見,但如果你對古典文學有興趣,或是剛好要去湖州旅遊,就會用得到。記得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字是在讀唐詩的時候,當時還特別去查字典呢!
有些人可能會把「霅」和「霎」搞混,因為長得有點像。「霎」讀作「ㄕㄚˋ」,意思是「短時間」,像是「霎時間」就是「一下子」的意思。兩個字雖然同音(古音),但意思完全不同,用的時候要小心不要寫錯喔!
霅的部首是什麼?快速查字典技巧
最近在查字典時遇到「霅」這個字,發現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它的部首是什麼。其實查字典也是有技巧的,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方法,讓你遇到生僻字也能快速找到答案。
首先要知道「霅」這個字是由「雨」和「習」組成,但它的部首其實是「雨」部。為什麼呢?因為在字典編排時,通常會以字形中較明顯或常見的部件作為部首。像「霅」這種上下結構的字,上面的「雨」就是最容易被辨認的部分。
下面整理幾個常見字典查詢方法對照表:
查詢方式 | 適用情況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
部首檢字 | 知道大概部首 | 要先判斷正確部首 |
總筆畫數 | 不確定部首時 | 要準確計算筆畫 |
拼音檢索 | 知道讀音 | 生僻字可能查不到 |
四角號碼 | 專業字典查詢 | 需要學習編碼規則 |
實際操作時,我最推薦先用部首查詢法。以「霅」為例,先數「雨」部是8畫,在字典的部首索引找到「雨」部後,再計算剩下的「習」部也是8畫,這樣就能快速定位到這個字的位置了。現在很多電子字典還支援手寫輸入,直接畫出字形也能查到,對不熟悉部首的人來說更方便。
遇到不會唸的字也不用緊張,像「霅」這種比較少見的字,可以試著拆解部件來推測讀音。雖然不一定準確,但至少能幫助記憶。另外要注意的是,有些字的部首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,比如「穎」字其實是「禾」部而不是「頁」部,這種時候多查幾次就會慢慢熟悉規則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