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氣熱到爆,太陽毒辣辣的,走在路上沒幾分鐘就覺得臉頰刺刺的。回家照鏡子才發現,臉頰的斑好像又變明顯了!這讓我想起前陣子去皮膚科診所,醫生說夏天真的是斑點的大敵,紫外線強的時候特別容易讓斑點加深。

說到斑點的種類,其實比我想像的還要多。醫生跟我解釋的時候,我還特別做了筆記:

斑點類型 常見位置 形成原因
曬斑 臉頰、額頭 紫外線長期照射
肝斑 兩頰對稱 荷爾蒙變化+日曬
雀斑 鼻樑、臉頰 遺傳+日曬
老人斑 全臉都可能 老化+日曬累積

我自己的情況是混合型的,醫生說這種最麻煩。特別是現在夏天,防曬沒做好,斑點就會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。前幾天去買防曬乳,藥妝店的小姐還特別提醒,要選SPF50+、PA++++的才夠力,而且每2-3小時就要補擦一次。

除了防曬,日常保養也很重要。我現在晚上洗完臉都會用含有維他命C的精华液,醫生說這樣可以幫助淡化已經形成的斑點。不過要特別注意,有些美白成分遇到陽光反而會讓皮膚更敏感,所以最好晚上使用。

說到這個,我同事前陣子跑去打雷射,效果好像不錯,但價格真的不便宜。而且術後保養超級麻煩,要避免曬太陽整整一個月,對我們這種每天都要外勤的人來說根本不可能。看來還是乖乖做好基礎防曬比較實際,畢竟預防勝於治療嘛!

臉頰的斑

為什麼臉頰會長斑?原來是這些日常習慣害的!很多台灣女生都有這個困擾,明明防曬擦很勤,但臉頰還是默默冒出咖啡色斑點。其實除了紫外線,很多我們沒注意的小習慣都在偷偷傷害肌膚,今天就來揭發這些「斑點養成」的壞習慣!

首先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「3C藍光傷害」,現在人手一機的時代,我們每天盯著螢幕的時間可能比曬太陽還長。研究顯示,藍光會刺激黑色素生成,特別是邊走路邊滑手機時,臉頰直接暴露在藍光下,長期下來就容易在顴骨位置形成對稱性斑點。建議可以開啟手機的護眼模式,或是貼抗藍光保護貼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再來就是「錯誤的洗臉方式」,很多人以為用力搓洗才乾淨,但過度摩擦反而會造成「摩擦性黑斑」。特別是使用顆粒狀去角質產品時,在已經有微發炎的肌膚上粗暴按摩,等於是在幫斑點鋪路。正確做法是用指腹輕輕打圈,水溫也不要超過38度。

壞習慣 對肌膚影響 改善方法
熬夜追劇 代謝變差黑色素沉澱 23點前入睡
側睡壓臉 摩擦導致發炎性色素沉澱 改仰睡或換絲質枕套
喝檸檬水後曬太陽 光敏感物質引發反黑 改晚上喝或加強防曬

另外「壓力大」也是現代人長斑的主因之一,當我們焦慮時身體會分泌壓力荷爾蒙,這會讓黑色素細胞異常活躍。很多上班族都有這種經驗,趕專案熬夜幾天後,突然發現臉上冒出壓力斑。建議可以隨身攜帶保濕噴霧,覺得緊繃時就補充水分順便深呼吸。

最後要提醒「隱形紫外線」的傷害,就算陰天或待在室內,UVA還是能穿透玻璃。特別是坐在窗邊辦公的上班族,長期累積的「電腦肌」其實就是光老化的前兆。與其等斑點出現才來急救,不如養成每天擦SPF50 PA++++防曬乳的習慣,記得要補擦才有效喔!

臉上斑點怎麼消?皮膚科醫師親授5個有效方法,這絕對是困擾很多台灣人的保養難題。不管是曬斑、肝斑還是老人斑,長在臉上就是讓人很阿雜!今天就跟大家分享皮膚科醫師認證的實用對策,這些方法都是臨床經驗累積出來的,不是網路偏方喔~

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防曬!醫師說這根本是淡斑的基礎功,紫外線會刺激黑色素生成,就算擦了再貴的淡斑產品,沒做好防曬都是白搭。建議選擇SPF50+、PA++++的防曬乳,而且每2-3小時就要補擦,特別是夏天出門一定要戴帽子或撐傘。

再來是醫師推薦的5種有效淡斑成分,大家可以對照保養品成分表來挑選:

有效成分 作用原理 注意事項
維他命C衍生物 抗氧化、抑制黑色素 早晚都可使用,要避光保存
熊果素 阻斷酪胺酸酶活性 敏感肌要先測試耐受度
傳明酸 抗發炎、調節黑色素 孕婦哺乳期避免使用
杜鵑花酸 加速角質代謝 初期可能會有刺痛感
維A醇 促進細胞更新 夜間使用,需加強保濕

除了擦保養品,醫師也強調生活習慣很重要。熬夜、壓力大都會讓黑色素沉澱更嚴重,建議每天睡足7小時,多吃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像芭樂、奇異果。另外抽菸和喝酒也會讓皮膚代謝變差,斑點更容易卡住不褪。

如果是比較頑固的斑點,醫師說可以考慮醫美療程。像皮秒雷射、淨膚雷射都是門診常見的選擇,不過術後要特別注意保濕和防曬,而且一定要找合格醫師操作。價格從幾千到上萬都有,建議先諮詢醫師評估斑點類型再決定療程。

最後提醒大家,淡斑是長期抗戰,不要相信「三天見效」的誇大宣傳。皮膚代謝週期至少要28天,通常堅持保養2-3個月才會看到明顯改善。如果斑點突然變多或變大,一定要趕快就醫檢查喔!

臉頰的斑

什麼時候最容易長斑?夏天防曬要特別注意!台灣的夏天紫外線強到嚇人,隨便出門晃個10分鐘就可能讓臉上冒出小斑點。其實不只夏天,一年四季都有長斑危機,但7-9月這段期間真的特別兇猛,紫外線指數動不動就破表,連陰天都有80%的紫外線會穿透雲層,難怪很多人夏天過完就發現臉上多了好幾顆曬斑。

說到防曬,很多人以為擦一次就夠了,其實根本大錯特錯!下面這個表格告訴你不同情境下的補擦頻率:

活動類型 SPF係數建議 補擦時間間隔
日常通勤 30-50 每3-4小時
戶外運動 50+ 每2小時
海邊玩水 50+防水型 每1小時或碰水後
騎機車上班 30-50 每2-3小時

除了擦防曬乳,物理防曬也很重要。像我自己就會隨身帶把抗UV陽傘,材質要選黑膠塗層的才夠力,路邊那種99元的蕾絲傘根本沒用。還有啊,中午11點到下午3點這段時間盡量別出門,這時候的紫外線強到連防曬乳都可能擋不住,真的非得外出的話,記得穿薄長袖戴帽子,連脖子後面都要照顧到,不然很容易曬出「農夫領」那種黑白分界線。

很多人不知道,其實室內也會長斑!窗邊的紫外線UVA能穿透玻璃,特別是開車族,左臉通常比右臉更容易長斑。我朋友就是每天開車上下班沒在擦防曬,結果現在左臉頰都是小褐斑,後悔都來不及。辦公室座位靠窗的話,建議窗簾要拉上一半,或者直接選擇SPF30的隔離霜當日常保養,這樣才能全方位防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