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好多人在問「東北季風何時來」,畢竟端午節都過了還覺得涼涼的,實在有點反常。其實台灣的東北季風通常從9月開始影響,一直持續到隔年4月左右,但今年氣候確實比較特別,都6月底了還偶爾能感受到它的存在。
說到東北季風的影響範圍,主要還是以北台灣最明顯。基隆、台北、宜蘭這些地方最容易遇到濕冷天氣,有時候雨一下就是好幾天,衣服都曬不乾超困擾的!中南部雖然影響較小,但溫度也會跟著降個幾度,早晚溫差大要特別注意。
地區 | 主要影響月份 | 常見天氣型態 | 溫度變化幅度 |
---|---|---|---|
北台灣 | 9月-4月 | 陰雨綿綿、濕冷 | 15-22°C |
中台灣 | 10月-3月 | 多雲短暫雨、早晚涼 | 18-25°C |
南台灣 | 11月-2月 | 晴朗為主、偶爾轉涼 | 20-27°C |
記得前陣子氣象專家有提到,今年東北季風消退得比較慢,跟太平洋高壓勢力偏弱有關。這種時候最麻煩的就是穿衣很難拿捏,早上出門覺得涼要帶外套,中午太陽出來又熱到爆,包包裡總是要多準備一件衣服備用。而且這種天氣特別容易感冒,身邊已經好幾個人中標了,大家真的要小心啊。
另外要注意的是,東北季風強的時候,沿海空曠地區風會特別大,騎機車的朋友要當心。像新竹的風就很有名,有時候強到連走路都會被吹歪,更別說撐傘了,根本是開花傘的節奏。這種天氣洗衣服也很頭痛,掛在外面可能比晾的時候還濕,建議可以用除濕機或烘衣機比較保險。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「東北季風什麼時候會來台灣?2025年最新預測」,畢竟這波熱浪實在讓人受不了啊!根據中央氣象署最新資料,今年東北季風預計會比往年稍微晚一點報到,大概要等到10月中下旬才會明顯感受到涼意。不過這幾年天氣變化真的很大,建議大家還是要隨時注意氣象預報,畢竟台灣的天氣就像女生的心情一樣難捉摸啊~
說到東北季風的影響,最明顯的就是北部和東部會開始變天,尤其是基隆、宜蘭這些地方,幾乎天天都是濕答答的天氣。中南部雖然影響比較小,但早晚溫差會變得更大,老人家和小朋友要特別注意保暖。這邊幫大家整理了一個簡單的表格,看看各地區受影響的程度:
地區 | 預計開始時間 | 主要影響 |
---|---|---|
北部 | 10月中旬 | 明顯降溫、陰雨天增多 |
中部 | 10月下旬 | 早晚溫差大、偶有降雨 |
南部 | 11月初 | 涼爽但較少降雨 |
東部 | 10月中旬 | 持續性降雨、溫度下降 |
這幾年因為氣候變遷的關係,東北季風的強度和時間都變得不太穩定。像去年就出現過11月還熱到要開冷氣的怪天氣,所以氣象專家也提醒大家,這些預測都只是參考用,實際情況可能會有變化。特別是家裡有長輩或小孩的,建議可以提前準備一些保暖衣物,免得突然變天來不及應對。
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,東北季風來的時候,沿海空曠地區的風會特別大,騎機車的朋友要小心安全。如果是要去陽明山、合歡山這些地方玩,也要多帶件外套,山上的溫度通常會比平地低個5-10度,很容易著涼。記得我去年就是不信邪,11月去阿里山只穿短袖,結果冷到在便利商店買暖暖包,超糗的!
最近天氣開始轉涼,大家有沒有發現台灣秋冬特別容易吹東北風啊?今天就來聊聊「為什麼台灣秋冬會有東北季風?氣象達人解析」這個話題。其實這跟我們的地理位置和季節變化有超大關係,讓在地氣象迷來幫大家拆解背後的原理~
台灣剛好位在東亞季風區,秋冬時節整個大氣環流會來個大翻轉!夏天吹西南風的狀況到了9月就開始變調,因為蒙古高壓逐漸增強,冷空氣就像溜滑梯一樣從北方往南衝。這時候台灣就像站在「冷空氣高速公路」的出口,東北風呼呼地吹個不停,還經常夾帶水氣讓北部、東部下雨下到懷疑人生。
說到東北季風的強度,其實每年都不太一樣。有時候溫柔得像媽媽的叮嚀,有時候又兇猛得像阿嬤的掃把。這主要取決於北方冷空氣的強弱程度,還有太平洋高壓的位置會不會來搗亂。通常最強的時間點都落在12月到隔年1月,這時候基隆、宜蘭一帶的居民又要開始跟濕冷天氣抗戰啦!
東北季風小檔案 | 詳細說明 |
---|---|
主要影響時間 | 每年10月到隔年3月 |
最強月份 | 12月-1月 |
主要影響區域 | 北部、東北部、外島 |
常見天氣 | 陰雨、降溫、沿海強風 |
特殊現象 | 容易引發「共伴效應」降雨 |
這種季節風真的超級有台灣特色,不但會讓天氣變冷,還經常跟南邊的颱風或暖濕氣流玩起「你儂我儂」的遊戲。當東北風遇到南方水氣,就像把兩團不同顏色的黏土揉在一起,常常在東北部地區搞出暴雨災情。記得前幾年宜蘭的豪雨嗎?那就是經典的共伴效應在作怪啦!
住在台灣久了就會發現,東北季風根本是秋冬的固定班底。它雖然有時候很煩人,但也是調節氣溫的重要角色。而且對農作物來說,適度的東北風反而能幫助某些蔬菜長得更好。下次被風吹到頭髮亂七八糟的時候,不妨想想這可是大自然在幫台灣換季呢!
東北季風來襲時該如何穿衣?在地人實用建議
最近天氣開始轉涼,特別是北部跟東部的朋友一定很有感,那個濕冷真的不是開玩笑的!每次東北季風一來,走在路上都覺得風像刀子一樣刮過來,穿太少真的會冷到懷疑人生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在地人實際驗證過的穿衣小技巧,讓你不用再當發抖的小白兔。
首先最關鍵的就是「洋蔥式穿法」,這招真的超級實用!建議從內到外分成三層:最裡面穿吸濕排汗的發熱衣或薄長袖,中間加一件保暖的毛衣或刷毛外套,最外面再套防風防水的外套。這樣進到室內可以一層層脫,不會悶到流汗,出門再加回去也很方便。特別提醒,牛仔褲雖然好看但真的不保暖,建議換成內裡刷毛的褲子或加件保暖褲襪。
場合 | 推薦穿搭組合 | 必備配件 |
---|---|---|
日常通勤 | 發熱衣+針織衫+防風外套 | 圍巾、毛帽 |
戶外活動 | 排汗衣+羽絨背心+防水衝鋒衣 | 手套、防水鞋 |
雨天外出 | 高領毛衣+防潑水大衣 | 雨傘、防滑鞋 |
另外很多人會忽略頸部跟手腳的保暖,其實這些部位保暖做好,整體體感溫度會差很多。建議隨身帶條圍巾,冷的時候圍起來馬上暖三度。鞋子也不要穿那種會透風的網布鞋,換成皮靴或防水材質的比較實在。如果騎機車的話,記得加件防風手套,不然等紅燈的時候手指真的會凍到沒知覺。
最後分享一個小秘訣,可以在包包裡放幾個暖暖包備用,特別是那種會持續發熱8小時的,貼在衣服內層或放在口袋裡,整個人都會暖起來。還有就是記得隨時注意天氣預報,因為東北季風常常會突然變強,臨時要加衣服才不會手忙腳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