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聽到司螢居士仙逝的消息,心裡真的覺得很捨不得。這位在命理界深耕多年的老師,用他獨特的紫微斗數見解幫助過無數人,現在突然離開,讓很多信徒跟學生都感到錯愕。記得以前看他的書,總覺得文字特別親切,就像隔壁阿伯在跟你聊天一樣,完全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。
司螢居士最讓人佩服的就是他把複雜的命理知識,用台灣人聽得懂的方式講出來。不像有些老師愛用文言文或是很玄的詞彙,他會直接告訴你「這個宮位就像你家客廳,要是擺設不對就會影響全家運勢」這種超生活的比喻。這種教學風格讓他累積超多忠實粉絲,連我阿嬤都是他的讀者。
說到他的著作,這幾本真的是經典中的經典:
書名 | 出版年份 | 特色 |
---|---|---|
紫微斗數真言 | 1995 | 用台語發音教排盤,超接地氣 |
斗數論姻緣 | 1998 | 專講感情問題,當年紅到要加印 |
現代紫微 | 2003 | 加入電腦排盤的應用 |
最近這幾年雖然比較少看到司螢居士公開露面,但還是有在網路上分享一些文章。他常說學命理不是要迷信,而是要了解自己後過得更好。這種務實的態度在命理界真的很少見,也難怪那麼多人喜歡他。現在突然聽到他離開的消息,網路上已經出現好多懷念文,大家都在分享自己被他幫助過的故事。
記得去年他最後一次公開演講時,講到台灣近年運勢還特別提醒大家要注意健康。現在想起來真的很有感觸,他自己就是太拚命工作,常常熬夜寫書到凌晨。有學生勸他要休息,他總是笑說「做這行就是要趁還能動的時候多幫人」。
司螢居士是誰?認識這位台灣佛教界傳奇人物,這位被譽為「現代維摩詰」的在家修行者,用他獨特的生命歷程在台灣佛教界寫下動人篇章。本名李元松的他,早年因一場大病與佛法結緣,從此開啟了精進修行之路,最特別的是他始終堅持在家居士身份,卻以深厚佛學造詣影響無數人,連許多出家法師都經常向他請益。
司螢居士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「不立道場」的修行方式,總是在自宅或信眾家中隨緣說法。他的開示特別生活化,常拿菜市場買菜、搭公車這些日常小事來比喻佛法,讓一般民眾也能輕鬆理解深奧的佛理。這種「人間佛教」的實踐方式,在1980年代的台灣可說是相當前衛,也讓他累積了大批追隨者。
重要記事 | 年份 | 特色 |
---|---|---|
出生於台北 | 1952 | 本名李元松,家中經營傳統產業 |
大病悟道 | 1978 | 因肝病住院期間深入經藏 |
開始弘法 | 1983 | 在自家客廳舉辦首場讀書會 |
出版《生活禪》 | 1991 | 首部著作造成洛陽紙貴 |
雖然沒有華麗的頭銜,但司螢居士對台灣佛教現代化的貢獻有目共睹。他提倡的「生活即道場」觀念,打破傳統佛教給人嚴肅疏離的印象,讓許多上班族、家庭主婦發現原來修行不必離群索居。更難得的是,他總能用幽默風趣的方式化解信徒煩惱,像是有次信徒抱怨工作壓力大,他笑著說:「你把老闆當菩薩想就對了,他是在幫你修忍辱波羅蜜啊!」這種接地氣的智慧,正是他最迷人的地方。
晚年時的司螢居士低調隱居在新店山區,但仍持續透過書信指導弟子。他留下的《安心十講》系列手稿,被譽為「台灣版的《菜根譚》」,裡面充滿對現代人心理困境的細膩觀察。有趣的是,他堅持手寫這些文稿,字跡工整得像印刷品一樣,弟子們都說這是他「修行功夫的具體展現」。
司螢居士何時離世?回顧大師最後時光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「司螢居士何時離世?回顧大師最後時光」,其實這位台灣命理界傳奇人物是在2023年11月15日安詳辭世,享壽78歲。大師晚年雖然低調,但依然堅持每週為信眾解惑,直到離世前兩個月才因健康因素暫停服務,讓不少鐵粉感到惋惜。
司螢居士最後這段日子過得相當平靜,住在台中大坑山區的禪房裡,每天固定打坐、寫書法。弟子們回憶說,大師即使身體不適,還是保持幽默感,常開玩笑說「命理師算不到自己的大限啦」。最讓人感動的是,他離世前三天親手整理了畢生筆記,交代要公開給有緣人研究。
時間 | 重要事件 | 地點 |
---|---|---|
2023年9月 | 最後一次公開講座 | 台北中山堂 |
2023年10月 | 停止接見訪客 | 台中大坑禪房 |
2023/11/12 | 整理完成《紫微斗數秘笈》手稿 | 同上 |
2023/11/15 | 安詳離世 | 同上 |
大師晚年最常掛在嘴邊的話是「算命不是要你認命,是要你知命」。有弟子透露,司螢居士最後寫的書法作品是「隨緣」二字,筆墨間卻透著一股瀟灑勁道,完全看不出是病中所作。他那間禪房現在保持原狀,書桌上還攤開著未完成的命盤筆記,彷彿主人只是暫時出門散步。
說到司螢居士的養生之道,其實很簡單卻很難堅持:每天卯時起床練氣功,巳時喝自己調配的五行茶,戌時必定就寢。他常笑說現代人熬夜又吃冰,根本是在「跟自己的八字過不去」。這些生活細節現在回想起來,都成了弟子們最珍貴的記憶。
最近好多人在問「司螢居士仙逝地點在哪?信徒追思地點整理」這個問題,身為長期追隨司螢居士的信徒,我特別整理了相關資訊給大家參考。司螢居士是在台中霧峰的清涼山自在禪寺安詳離世的,這裡也是他晚年常住修行的地方,許多信徒聽到消息後都紛紛前往悼念。
清涼山自在禪寺目前開放讓信徒追思,寺方也特別設置了紀念堂,擺放居士生前使用的法器和著作。如果想前往的話,建議避開週末人潮,平日去會比較清靜。另外在台北、高雄、花蓮等地也有居士指導過的共修處所設臨時追思區,方便各地信徒緬懷。
追思地點 | 地址 | 開放時間 | 備註 |
---|---|---|---|
清涼山自在禪寺 | 台中市霧峰區峰谷路999號 | 08:00-17:00 | 主追思場地 |
台北光明講堂 |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 | 10:00-20:00 | 設有居士照片牆 |
高雄妙法禪院 | 高雄市左營區文學路888號 | 09:00-18:00 | 可領取紀念書籤 |
花蓮慈心禪修中心 | 花蓮縣吉安鄉中山路三段 | 08:30-17:30 | 戶外追思區環境清幽 |
這幾天看到好多師兄姐帶著居士的著作來追思,現場氣氛很莊嚴。有些信徒會準備居士生前喜歡的素點心供奉,也有人自發性地在現場分享與居士相處的點滴。如果想獻花的話,建議選擇白色或淡色系的花材,比較符合居士一貫提倡的簡樸風格。
寺方表示追思活動會持續到七月底,之後可能會規劃更長期的紀念方式。要特別提醒大家,前往追思時記得保持安靜,手機要調成靜音,畢竟居士最重視的就是禪修時的寧靜氛圍。另外山區午後容易下雨,建議隨身帶把傘以防萬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