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有冇諗過,八仙圖像點解會咁受歡迎?其實呢啲神仙圖畫唔單止靚咁簡單,背後仲有好多有趣嘅故事同寓意。八仙圖像通常會畫晒八位神仙一齊出現,每位都有自己嘅特色法器同造型,睇落去熱鬧又有仙氣,難怪由古至今都咁多人鍾意收藏同欣賞。

講到八仙嘅成員,佢哋各自都有段古仔同代表意義。下面整理咗個簡單表格,等大家可以一眼睇晒八仙嘅基本資料:

神仙名號 代表法器 特別象徵意義
李鐵拐 鐵拐、葫蘆 醫術、救死扶傷
鍾離權 芭蕉扇 智慧、點化世人
張果老 漁鼓 長壽、逍遙自在
何仙姑 荷花 純潔、女性修行
藍采和 花籃 樂觀、遊戲人間
呂洞賓 寶劍 斬妖除魔、劍術
韓湘子 笛子 藝術、音樂才華
曹國舅 玉板 官祿、清廉正直

八仙圖像最經典嘅場景梗係「八仙過海」啦!傳說佢哋去參加西王母嘅蟠桃會,返程時唔想麻煩別人,就各自施展法寶渡海。呢個故事後來成為咗「各顯神通」嘅代名詞,畫師們都好鍾意描繪呢個熱鬧嘅場面。你睇啲古畫入面,李鐵拐嘅葫蘆變大船、何仙姑嘅荷花鋪成路,真係創意十足。

除咗過海場景,八仙圖像仲經常出現喺祝壽場合。因為八仙代表住長壽同吉祥,所以老人家大壽時,送幅八仙圖或者擺件八仙雕塑都係好兆頭。特別係張果老同白鶴嘅組合,寓意「松鶴延年」,好受歡迎㗎。而家仲有唔少廟宇嘅壁畫同樑柱上,都可以見到色彩鮮豔嘅八仙圖像,保存得相當完好。

八仙圖像嘅構圖都好有講究,傳統上會分「明八仙」同「暗八仙」兩種表現方式。明八仙就係直接畫出八位神仙嘅樣貌,通常會排成對稱嘅陣型,背景多數係祥雲仙山。暗八仙就高明啲,只畫八件法器來代表,比如茶杯上畫支笛子加把寶劍,識貨嘅人就知係韓湘子同呂洞賓。呢種含蓄嘅表現手法,反而更考驗畫師嘅功力同觀賞者嘅眼力。

八仙圖像

每次看到廟宇或傳統工藝品上的八仙圖像,總會好奇「八仙圖像到底畫了哪些神仙?一次搞懂八位主角」。這八位可是道教中赫赫有名的神仙組合,每位都有獨特的故事和法器,今天就來好好認識他們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八仙最早出現在元代的雜劇中,後來成為民間最受歡迎的神仙團體之一。他們分別代表不同社會階層,有男有女、有老有少,象徵著「眾生皆可成仙」的理念。這些神仙經常出現在年畫、刺繡或建築裝飾上,為人們帶來吉祥寓意。

神仙名稱 特徵與法器 代表人物背景
李鐵拐 拄鐵拐、背葫蘆 乞丐形象,葫蘆裝仙藥
鍾離權 手持芭蕉扇 將軍出身,大腹便便
張果老 倒騎毛驢 隱士老者,漁鼓道具
何仙姑 手持荷花 唯一女性,採藥姑娘
藍采和 提花籃 街頭藝人,常穿破衣
呂洞賓 背寶劍 書生形象,劍術高超
韓湘子 吹笛子 文雅公子,擅長音律
曹國舅 持玉板 官宦打扮,手持朝板

這些神仙不僅造型各異,每個人成仙的過程也都充滿傳奇色彩。像是李鐵拐原本是美男子,因靈魂出竅時肉身被毀,只好附身在瘸腿乞丐身上;何仙姑則是因吃了雲母粉成仙,成為八仙中唯一的女性代表。他們使用的法器也都有特殊意義,像是呂洞賓的寶劍能斬妖除魔,韓湘子的笛聲可讓萬物生長。

在台灣的廟會活動中,經常能看到八仙陣的表演,演員們扮成八仙模樣,手持各自法器遊街。這些形象早已深入民間信仰,成為祈福納吉的象徵。下次看到八仙圖像時,不妨仔細觀察每位神仙的特徵,感受傳統文化的有趣之處。

為什麼台灣廟宇這麼愛掛八仙圖?原來有這些寓意!每次走進台灣的廟宇,總會被那些色彩鮮豔的八仙圖吸引,這些圖畫不只是裝飾,背後其實藏著台灣人信仰中特別重視的吉祥寓意。八仙在民間故事裡各顯神通,他們的故事和特質,剛好符合台灣人追求平安、長壽、財富的願望,所以廟宇才會這麼喜歡懸掛八仙圖來保佑信眾。

八仙每一位都有獨特的法器跟代表意義,這些可不是隨便畫畫的喔!像是張果老的驢子代表智慧、呂洞賓的劍能斬妖除魔,這些元素在台灣人的信仰中都有實際的保護作用。廟宇掛上八仙圖,就像請來八位守護神一樣,讓信徒進來拜拜時能感受到滿滿的庇佑。

八仙名稱 法器/特徵 代表寓意
李鐵拐 鐵拐、葫蘆 醫藥、救苦救難
鍾離權 芭蕉扇 長壽、消災解厄
張果老 毛驢、魚鼓 智慧、預知未來
何仙姑 荷花 純潔、女性守護
藍采和 花籃 散財濟貧
呂洞賓 寶劍 斬妖除魔
韓湘子 笛子 藝術、招來祥瑞
曹國舅 玉板 官運、正氣凜然

台灣廟宇的八仙圖通常畫得特別精緻,有些還會加入台灣本地的元素,像是把背景畫成台灣的山景或廟宇。這些畫不只是藝術品,更是台灣民間信仰的活教材,老人家常會指著圖畫跟孫輩講八仙的故事。下次你到廟裡拜拜時,不妨仔細看看這些八仙圖,會發現每間廟的畫風都有些不同,有的威武、有的慈祥,這都是畫師根據廟宇主神特性來調整的。

八仙圖在台灣廟宇中還有一個特別的作用,就是當作「鎮煞」的寶物。台灣人相信八仙各有所長,集合起來就能抵擋各種不好的氣場。所以常會看到八仙圖掛在廟門附近或樑柱上,這可不是隨便掛的,而是經過道士或廟公指點的風水布局。有些歷史悠久的廟宇,八仙圖甚至傳承了好幾代,成為鎮廟之寶呢!

八仙圖像

八仙過海圖像背後的故事,你知道幾個版本?這個在台灣廟宇、年畫上常見的圖案,其實藏著好多有趣的傳說呢!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幾個最常被提到的版本,保證讓你下次看到八仙過海圖時,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喔!

最廣為人知的版本就是八仙參加完蟠桃會後,各顯神通渡海的故事。這個版本特別強調每位神仙的法寶,像是張果老的毛驢、何仙姑的荷花,都是台灣廟會遊行時最愛重現的橋段。不過你可能不知道,其實在明代小說《東遊記》裡,這個故事被寫得更精彩,還加入了跟龍王鬥法的情節呢!

另外還有一個比較少人知道的版本,說八仙其實是要去給王母娘娘祝壽。這個說法在台灣老一輩的師傅畫八仙圖時特別講究,他們會根據不同場合調整八仙的排列順序,聽說這跟祈求的願望有關喔!

這邊整理幾個主要版本的差異給大家參考:

版本名稱 主要情節 流行地區 特殊細節
蟠桃會版本 八仙各顯神通渡海 全台普遍 強調法寶特性
東遊記版本 與龍王鬥法後渡海 北部廟宇較常見 有戰鬥場面描寫
祝壽版本 前往瑤池為王母慶生 南部傳統畫師間 注重八仙排列方位與吉祥寓意

在台灣民間還流傳著一些地方性的變體故事,像是嘉義一帶就有八仙渡海後在當地顯靈的傳說,甚至有些老廟的壁畫會把八仙畫得特別接地氣,手上拿的可能是台灣特產呢!這些不同的版本都反映了台灣人對八仙故事的創造力與在地化詮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