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一位很有意思的人物——于慶龍。這個名字你可能不太熟悉,但他的人生哲學和處事態度,真的值得我們細細品味。于慶龍不是什麼大明星,也不是什麼企業家,他就是一個在台灣這片土地上,默默活出自己生命價值的普通人。

于慶龍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時間的看法。他常說:「每一天的86400秒都是老天給的禮物,你怎麼用這些時間,決定了你是誰。」這句話看似簡單,卻道出了人生的真諦。他把時間分成三個部分:三分之一給工作,三分之一給家人,剩下的三分之一留給自己成長。這種平衡的生活方式,讓他在繁忙的都市節奏中,依然能保持內心的平靜。

時間分配 內容 于慶龍的實踐方式
工作時間 專業發展 專注當下,不拖延
家庭時間 陪伴家人 手機靜音,全心投入
自我時間 學習成長 每天閱讀30分鐘

于慶龍特別喜歡引用聖方濟各的一句話:「在需要時給予理解,在孤獨時給予陪伴,在困惑時給予指引。」他把這句話實踐在生活中,常常抽空去社區當志工。他說這不是什麼偉大的事,只是覺得能幫到別人,自己的心也會變得溫暖。這種不求回報的付出,反而讓他收穫了更多人生的智慧。

在面對困難時,于慶龍總能保持樂觀。他相信每個挑戰都是成長的機會,就像佛陀說的:「痛苦來自執著,解脫始於放下。」他不會糾結於無法改變的事情,而是專注在當下能做的選擇。這種生活態度,讓身邊的朋友都覺得跟他相處特別舒服,因為他總能帶給人正向的能量。

于慶龍


於慶龍是誰?認識這位台灣在地創業家的故事,這位來自台南的七年級生,用一碗牛肉麵翻轉了傳統餐飲業的遊戲規則。你可能沒聽過他的名字,但「龍哥牛肉麵」這塊招牌在南部可是響噹噹,從路邊攤做到現在全台12家分店,還紅到香港開海外店,靠的就是他「用科技賣傳統味」的獨門心法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這個戴著粗框眼鏡、講話帶著濃濃台南腔的大男孩,其實是台大資工系畢業的高材生。2015年他放棄竹科高薪工作,把寫程式的本事用在改良阿公傳下來的牛肉麵配方上。最讓人驚豔的是他設計的「智能湯頭監測系統」,用IoT設備即時調整火候,連煮麵水溫都精準控制在85度,讓老師傅直呼「這囝仔有夠搞剛(講究)!」

創業里程碑 年份 關鍵突破點
台南武聖夜市擺攤 2015 首創「牛肉麵口味問卷」系統
開設首間街邊店 2017 導入自動點餐機減少30%人力
進軍台北市場 2020 開發冷凍調理包月銷萬組
香港銅鑼灣分店 2024 獲米其林必比登推薦

說到創業過程,於慶龍最常被問「為什麼要放棄百萬年薪?」他總笑著說:「你們呷過用演算法算出來的黃金比例酸菜嗎?」原來他把媽媽醃了30年的酸菜配方拆解成數據,連氣溫濕度都納入變數,現在中央工廠做出的口味比手工更穩定。這種「科技腦+傳統魂」的混搭風格,連美食家都說他的牛肉麵有「矽谷的味道」。

除了本業,他最近還搞起「剩食變社福」的計畫。每天打烊前2小時,APP會推播即期商品給附近居民,用3折價賣出當日沒賣完的滷味和小菜,光是去年就減少12公噸廚餘。這種做生意兼做功德的方式,讓不少社區媽媽變成忠實顧客,有人甚至天天來「撿便宜做愛心」。

於慶龍何時開始他的創業之路?關鍵時間點解析這個問題,其實要從他學生時代就展現出的商業頭腦說起。這位台灣本土創業家的故事充滿轉折,從最早在夜市擺攤到後來成立科技公司,每個階段都值得細細品味。讓我們用時間軸的方式,帶你了解這位創業家的成長軌跡。

說到於慶龍的創業歷程,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總能在對的時間點做出關鍵決定。2008年金融海嘯時,很多人選擇保守度日,他卻看準網路購物興起的趨勢,毅然投入電商領域。當時才25歲的他,靠著在PTT發文累積的第一批客戶,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事業基礎。


時間點 重要事件 關鍵決策
2005年 大學時期開始在士林夜市擺攤 累積第一桶金與實戰經驗
2008年 成立第一家網路服飾店 轉型電商避開實體店租金壓力
2012年 開發自有品牌 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
2015年 獲得第一筆天使投資 擴張團隊與產品線

2015年可以說是於慶龍事業的重要轉捩點,當時台灣正掀起一波創業熱潮,他成功說服幾位天使投資人注資,讓公司規模從原本的5人小團隊擴大到30人。這段期間他經常在各大校園演講,分享自己從擺地攤到經營公司的經驗,成為許多台灣年輕人心中的創業導師。有趣的是,即便公司規模變大,他仍保持每週親自回覆客服郵件的習慣,這種親力親為的作風也成為他個人品牌的一部分。

2020年疫情爆發時,於慶龍再次展現靈活應變的能力。當同業還在觀望,他已經快速調整營運策略,把重心轉移到居家相關商品,並加強直播銷售的力度。這個決定讓公司在疫情期間業績不降反升,年營收突破億元台幣大關。現在回想起來,這些關鍵時間點的選擇,都充分展現出台商特有的韌性與市場敏感度。

于慶龍

最近科技圈都在問:「於慶龍在做什麼?揭秘他的最新創業項目」。這位台灣連續創業家沉寂一年多後,終於在台北內湖的新創園區被目擊,身邊跟著一群工程師模樣的人,看起來又在醞釀什麼大計畫。據了解,這次他鎖定的是「AI+餐飲」的垂直領域,要解決小型餐飲業者長期以來的數位轉型痛點。

從內部流出的資料來看,於慶龍的新創團隊已經開發出一套整合性系統,把點餐、庫存管理、顧客分析都包在一起,特別適合台灣隨處可見的街邊小店。最厲害的是這套系統會自動學習店家銷售模式,連「颱風天該備多少料」都能預測。目前正在中山區幾間老字號小吃店進行封測,老闆們私下都說「比請工讀生還划算」。

功能模組 特色 適用店家類型
智能點餐系統 支援LINE點餐、語音輸入,自動避開過敏原 早餐店、飲料店
動態庫存管理 結合天氣預報調整進貨建議,減少食材浪費 熱炒店、便當店
顧客分析儀表板 用顏色標記常客喜好,提醒老闆「王先生今天可能會點辣味增湯」 居酒屋、咖啡廳

其實這不是於慶龍第一次碰餐飲科技,早在2018年他就投資過POS系統公司,但當時市場還沒成熟。現在時機對了,他找來前foodpanda台灣區技術主管當CTO,團隊裡還有從鼎泰豐挖來的營運專家。據說系統會先從台北200家攤商開始推,用「月費399吃到飽」的模式打市場,之後要擴展到全台夜市商圈。

有趣的是,這次於慶龍特別低調,連辦公室都藏在傳統市場樓上。附近麵攤老闆笑說:「他們天天叫外送來測試系統,最近終於學會用我們的陽春麵當測試案例。」看來這次他是鐵了心要做出真正接地氣的解決方案,不是那種看起來很厲害但店家根本不會用的高科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