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「三個金」投資法,其實就是指黃金、金融商品跟房地產這三種保值性高的資產啦!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三個金要怎麼搭配,特別是在英國買房收租這個部分,因為最近真的超多人跑去英國當包租公包租婆的。

先講講英國買房收租的熱門區域,下面整理幾個2025年最新數據給大家參考:

地區 平均收益率 房價中位數(英鎊) 熱門程度
曼徹斯特 6.8% £220,000 ★★★★☆
利物浦 7.2% £180,000 ★★★★
伯明翰 6.5% £250,000 ★★★☆
利茲 6.9% £200,000 ★★★★
紐卡斯爾 7.1% £170,000 ★★★☆

說到三個金裡的房地產投資,英國北部城市這幾年真的超夯!像曼徹斯特跟利物浦這些地方,不僅房價相對倫敦便宜很多,租金收益率也都保持在6%以上。而且這些城市都有大學,學生租房需求很穩定,加上政府正在推動北部經濟振興計劃,未來增值空間也不錯。不過要提醒大家,海外置產要注意匯率風險跟稅務問題,最好找專業的會計師諮詢清楚。

另外兩個金的部分,黃金一直都是避險的好選擇,特別是現在國際情勢不穩定,很多投資人都會配置5-10%的資金在實體黃金或黃金ETF。金融商品的話,像是英國房地產信託基金(REITs)也是不錯的選擇,不用直接買房就能參與房地產市場,流動性又比實體房產好很多。三個金搭配起來,既能分散風險又能創造穩定收益,真的很適合現在這種波動大的經濟環境。

三個金

三個金是什麼?台灣人最常搞混的理財觀念,其實就是「基金、黃金、金融股」這三種投資工具啦!很多台灣朋友常把它們搞混,甚至以為都差不多,結果理財規劃一團亂。今天就來幫大家釐清這三個金的差別,讓你投資不再霧煞煞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先說基金,這就像請專業經理人幫你投資一籃子股票或債券,適合沒時間研究市場的人。但要注意手續費和管理費會吃掉部分收益喔!再來是黃金,傳統的避險工具,價格波動大,適合用來對抗通膨,不過實體黃金還要考慮保管問題。最後是金融股,像是銀行、保險公司的股票,通常配息穩定,但受景氣和政策影響大。

項目 風險程度 流動性 適合族群 常見誤區
基金 中~高 忙碌上班族 以為所有基金都保本
黃金 避險需求者 以為黃金只漲不跌
金融股 領息退休族 把金融股當定存

很多台灣人會把金融股和基金混為一談,其實差很大!金融股是單一公司股票,波動看個別企業表現;基金則是分散投資,風險相對分散。還有人以為買黃金ETF就跟買實體黃金一樣,其實ETF還是有匯差和追蹤誤差的風險。最近就遇到朋友把退休金全部押在金融股,結果遇到升息循環股價下跌,每個月看著帳面虧損超煎熬。

另外要注意的是,這三個金的投資時機也很重要。像黃金通常在經濟不穩定時表現好,金融股則跟利率政策息息相關。去年聯準會升息時,台灣的金融股就有一波行情,但今年開始降息循環,走勢又完全不同了。基金更要看類型,債券基金和股票基金的操作邏輯根本是兩回事,但很多人買的時候根本沒搞懂自己在買什麼。

三個金如何分配?小資族必學的理財技巧

最近物價漲得兇,薪水卻沒什麼動靜,很多小資族都在問「三個金如何分配?小資族必學的理財技巧」。其實啊,理財沒有想像中那麼難,重點是要把錢分清楚用途,才不會月底吃土。我自己也是這樣慢慢存到第一桶金的,今天就來分享我的實戰經驗給大家參考。

首先要把收入分成三份,我習慣叫它們「生活金」、「夢想金」和「救命金」。生活金就是每個月固定開銷,像是房租、水電、吃飯這些,建議佔收入的50%-60%。這部分錢一定要先留好,不然連基本生活都有問題。我通常領到薪水就馬上轉到另一個帳戶,這樣才不會不小心花掉。

資金類型 建議比例 主要用途 存放方式
生活金 50%-60% 房租、伙食、日常開銷 獨立帳戶自動扣款
夢想金 20%-30% 旅遊、進修、買房頭期款 定存或低風險投資
救命金 10%-20% 急用、醫療、突發狀況 高流動性活存

再來是夢想金,這部分大概佔20%-30%,可以用來實現你的小目標。像我之前就是靠這筆錢去日本玩,後來也拿來上英文課。這筆錢可以放定存或是低風險的投資,讓它慢慢長大。記得要設定具體目標,比如「兩年存到歐洲旅費10萬」,這樣比較有動力。

最後是救命金,雖然只佔10%-20%,但超級重要!這筆錢是拿來應付突發狀況的,像是生病、突然失業之類的。我建議至少要存到3-6個月的生活費,放在隨時可以動用的活存帳戶。剛開始可能很難存到這麼多,但每個月固定存一點,久了就會看到成果。

三個金

為什麼要懂三個金?理財達人親身經驗談

最近跟朋友聊天發現,很多人聽到「三個金」就一頭霧水,其實這可是台灣小資族一定要懂的理財基本功!我自己也是跌跌撞撞好幾年才搞懂,今天就來分享血淚經驗。所謂三個金就是「緊急預備金」、「投資本金」和「退休金」,這三筆錢分開管理真的很重要,我以前就是混在一起用,結果遇到突發狀況差點周轉不過來。

先說說緊急預備金,這筆錢至少要存夠6個月生活費。記得2023年我換工作空窗期,還好有這筆錢撐著,不然真的要吃土了。建議放高流動性的地方,像是數位帳戶或貨幣基金,我整理了一個比較表:

存放方式 年利率範圍 提領限制 適合金額
數位帳戶 1.5%-2.5% 隨時可提 10萬以內
貨幣市場基金 2%-3% T+1工作日 10-50萬
定存 1%-1.5% 解約會扣利息 50萬以上

再來是投資本金,這部分要跟生活費完全分開!我以前常犯的錯就是看到股市大跌就想動用生活費加碼,結果繳房租時才在後悔。現在我都固定薪轉戶撥30%到投資專用戶,剩下的才用來支付開銷。投資方式可以根據風險承受度選擇,像我就偏好定期定額買ETF,比較不用天天盯盤。

最後是退休金,年輕人最容易忽略這個。我從30歲開始每月強制存5,000元到退休專戶,選擇年化報酬率4%左右的穩健標的,複利效果真的很驚人。前陣子用試算表跑了一下,光是這樣堅持30年就能累積近300萬,還不包含勞退和國民年金喔!